比共享单车企业破产更值得关注的是押金去哪儿了

2018年08月17日 16:16   来源:未来网   周成洋

  累计注册用户400多万、收取押金超过8亿元,上线一年完成两轮融资。然而不过两年时间,风风火火的小鸣单车便宣布破产。这是全国首个共享单车破产案。

  小鸣单车并不是第一家走向末路的共享单车企业,2017年下半年,酷骑、小蓝等平台便突然退出单车运营。根据北京市交通委提供的数据,截至2018年4月底,北京市尚在运营的共享自行车企业有10家;而在去年9月份北京共享单车“新政”出台之前,这一数字是15家。显然,单车市场已经进入“退潮”,在这个“下半场”,共享单车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谁将成为下一家退出市场的企业?

  此次小鸣单车破产风波,再一次使得我们关注到单车市场的发展现状,显然单车市场的“洗牌”速度再一次推进了,一些问题也更凸显了。小鸣单车破产背后,首先反映的便是市场格局的变化,无须再多赘言。但通过剖析小鸣单车破产这一案例,则更说明目前的单车市场已经走过了市场单一扩张发展的阶段,疯狂扩大规模已无优势,共享单车企业若不能做好合适的管理和规划,是难以一直在这个市场站到最后的。

  共享单车企业肆意使用押金扩大规模,是一个发展隐患。共享单车的押金是一对多的,一辆单车可以对应多个注册用户,易形成资金池,这笔钱基本处于单车平台自身的可控范围内,也易被单车平台用于其它项目。截至6月27日债权申报期满,小鸣单车用户有效申报的债权超过11万笔、约2000万元。对于累计注册用户400多万的小鸣单车而言,曾经吸纳的押金最高峰显然是大于这个数的。单车市场并不是短期就能立刻盈利的行业,除了市场布局和规划,更应当保持适当的流动资金。肆意使用押金用于规模的扩张,如果没有配套的规划辅助,那么规模扩张越快,离危险也就越近了。

  共享单车企业使用用户押金发展规模一开始就具备较高风险,容易牵扯法律问题。舆论上曾就单车“押金难退”问题产生过两种论调,一种是认为企业涉嫌非法集资,一种是认为属于民事合同纠纷。当然,如果企业是将押金用于日常的运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导致押金无法退还,也很难认定为犯罪。这里就引出另一个问题,如果单车平台通过关联公司故意造成亏损,最终走向倒闭、破产,那么被亏掉的“押金”怎么办?

  共享单车企业的破产固然值得关注,但是平台注册用户的权益更应被保护。对于个体的注册用户而言,押金并不高,如果索要押金的“成本”过高,则可能选择放弃押金,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利润,但对用户而言就是利益的损害。尤其是面对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共享单车企业时,这种不好的示范损害的将是整个社会的利益。今后,我们更应该关注于如何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保证押金的安全性这点,尤其是在法律层面,对共享单车企业使用押金要有具体和有效的约束,防范风险。

  (江西省青联委员、未来网特约评论员 周成洋)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