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及早修补意见箱的“信任危机”

2018年08月15日 07:23   来源:红网   黄齐超

  设立意见箱原是一些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征询公众建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半月谈》记者在部分地区调查却发现,有的实体意见箱实际上已变成摆设,甚至沦为“垃圾箱”,而一些网上意见箱更是反映渠道不畅,结果都是问题难解决。老百姓纷纷表示:提个意见咋就这么难?(8月13日中国新闻网)

  一个部门单位,一家厂矿企业,设置意见箱,有着收集民意、聆听建议、接受监督的良好初衷。进入网络时代售,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也都顺应时代发展,开辟了网上“意见箱”。可是目前,无论是实体意见箱,还是网络意见箱,都遭遇了信任危机,不被民众看好,甚至成为一种摆设。

  现实生活中,实体意见箱逐渐没落,实体意见箱给我们这样的景象——锈迹斑斑,无人问津,长期不打开……成为时代失宠的物件。当然,机关单位有时为了应付检查,也会把自己的意见箱修整一新,打扮得漂漂亮亮,但依然是“腹中空空”。而网络意见箱呢?虽然契合了时代发展,可也因没有专人值守,没有处理民怨、采纳建议的积极心态,群众也不愿自己的投诉、建议在网络意见箱里被冷落。因此,网络意见箱也是一种鸡肋。

  对于意见箱,令人民众耿耿于怀的还有:有些实体意见箱设置在摄像头下,非实名的投诉,谁还敢塞信件?有些实体意见箱高挂在两米之上,谁愿意掂着板凳提建议?网络意见箱原本应注重时效,保密性强,受到宠爱。可现实呢?仅仅是民意的“过道”,甚至遭遇打太极、踢皮球,上级部门对基层反应的问题,转到下级对口部门,也有处理结果,但多半是敷衍应付,网络意见箱也失去了应有的积极意义。

  意见箱功能逐渐弱化,源于意见箱遭遇公众的信任危机,导致民意流通不畅,进而陷入恶性循环。如此一来,不利于基层民主治理,容易引发社会风险。现在,很多人自认为遭遇不公时,往往不是想到向上级主管部门投诉,而是选择找媒体曝光,或者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炒作,吸引公众关注,就是意见箱有其名而无其实的恶果。意见箱本应是民意的反馈平台,现在却在意见箱中被堵塞。

  民众的意见不能提、不愿提,不敢提,汹涌的民意被遮盖在看似平静的舆论生态下,这并非好事。各部门执政为民、执法为民,就赢尊重民意,想民众之所想,急百姓之所及,认真对待公众的意见与反馈,及时疏解民情、疏通民意,修补意见箱的“信任危机”。从这个角度,我们一方面治理消极、懒惰的姿态,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优化,比如重视实体意见箱的管理,比如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社交网络等途径。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意见建议的回复处理工作。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