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脱离城市实际谈摩天大楼

2018年07月19日 07:53   来源:长江日报   杨于泽

  现在国内有一批城市已经建起了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有的地方则正在加紧规划上马,这些摩天大楼在世界上也排得上号。网上很多人在问:城市真的摩天大楼越多越好、越高越好吗?也有媒体对此予以探讨。

  摩天大楼指100米以上超高建筑,它兴起于美国、风靡于欧美,遍及世界各地,其最大特点是占地少、容积率高,解决了大城市人多地少的矛盾,也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这几年,随着国内摩天大楼越来越多、越建越高,对摩天大楼的争议也越来越大。对摩天大楼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造价高,二是能耗大,三是光污染,四是消防与救援应对困难。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列出摩天大楼的许多好处,比如占地少、对空间利用率高、产业集约程度高、单位经济产出高等。

  摩天大楼该不该建、建多高,不能抽象地讨论,也不能一概而论。不同城市,其人口、经济规模不一样,功能定位不一样,与摩天大楼的匹配度也大不一样。比如,相比于中小城市,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与摩天大楼的匹配度更高;相比于城市的其他地带,城市的核心区域或经济中心地带,与摩天大楼的匹配度更高。这是城市规模决定的,是城市集约集聚发展的需要和体现。

  对那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来说,它们往往吸引和集聚了大量的人口、资本等要素资源,如果不建一定数量的摩天大楼,都搞“小而美”,换句话说,这些城市如果不能垂直生长,要承载人口和经济,就只能平面扩张,那么“摊大饼”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在边际效应以内,城市的人口密度越高,经济集中度越高,城市的运行成本其实越低。

  摩天大楼的建设和运营主体主要是企业。建摩天大楼有其市场逻辑,那就是一座城市存在对摩天大楼所供应物业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足够大、可持续。如果市场不存在需求或需求不大,摩天大楼自然长不多、长不高,企业是会算这笔经济账的。

  建摩天大楼也有城市发展的内在逻辑,高楼往往反映一座城市的产业定位与预期。比如上海中心大厦主体118层、建筑面积43万多平方米,主要提供高档写字楼、酒店、休闲、观光、高档餐饮等服务。入驻企业业态含金量不是足够高,不可能在此立足。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摩天大楼与城市高端产业互为表里。摩天大楼集聚现代高端服务业,是高端服务业存在和发达的标志,没有哪个制造业工厂车间会去建摩天大楼。现代高端服务业也存在集约集聚发展、合理区域分布的需要,这就是为什么即便在发达城市,摩天大楼也不是遍地开花、全城都是,而是相对集中在特定区域、特定地段。

  另一方面,摩天大楼与城市高端产业存在相互拉动的可能。资源在一座城市集聚是基于其历史与现实,也基于预期。迪拜想当“中心”,它在沙漠上建成一堆摩天大楼,结果还真的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也就是说,摩天大楼也体现着城市的自我认知、自我期许,关联着城市的发展前景和城市远见。

  发展程度相对更高的城市,特别是那些千万人口级别的中心城市,对于建摩天大楼,其实不必大惊小怪。我们需要警惕和避免的,是不顾城市实际的盲目建设、盲目攀比,是不合理、不集聚的地理布局。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