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四休三”?欲说还休不如一锤定音

2018年07月16日 09:57   来源:东方网   丁慎毅

  13日在北京发布的《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建议,2030年实现“做四休三”。在我国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可实行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4天的四天(36小时)工作制。届时,国家就可以取消每年通过前挪后借形成的黄金周或小长假制度。员工可根据自身需要与单位进行协商,灵活安排自己的假期。(7月14日中新网)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一建议毫无悬念的迎来很多网友的吐槽——算了吧.....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还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中央电视台、国家统计局等联合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国民的休息时间严重不足;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对全国2552名在业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0.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带薪年休假”,4.1%“有带薪年休假,但不能休”,18.8%“有带薪年休假,可以休,但不能自己安排”,而“有带薪年休假,可以休,且可自主安排”的仅占31.3%;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于2017年进行的国家休假制度改革调查数据发现,北京市居民休闲需求越发旺盛,但能全部享受休假天数的群体仅占34.2%,带薪休假落实率也仅达62.9%,居民迫切需要更多的休闲时间。看起来这都是“做四休三”的充分证据。

  但是要看到,中国人“休息时间严重不足”的逻辑关系,不是假期太少,而是很多假期自己说了不算。这么多年来,带薪年假年年喊,年年落实进度慢,“做五休二”还在很多企业执行不到位,哪怕规定“做一休六”又有何意义?反而增加人们的焦虑感。而事实证明,一些地方出台的”孝老假“、“月经假”、“陪护假”等等都落实不力。所以与其画一个“做四休三”的“馅饼”,不如先让人们把“做五休二”的“馒头”吃饱,把带薪年假的“加餐”吃好。

  或许有人说,我国到2030年的GDP总量应该与现在的美国相近甚至超过,人均收入上也会按照同步增长要求实现翻番。随着收入的增长,度假和旅游等休闲活动必然会成为一种消费趋向。但这只是一种理论的推演,2017年一些发达国家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但也没有实行四天工作制。2017年深圳人均GDP达18.7万元,一些企业连五天工作制都难保障。即使到2030年,中国也还是发展中国家,还需要提高生产力水平,并不是说“做四休三”后大家就可以靠休闲产业而无忧。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这份《报告》或许更多着眼于旅游行业的发展,把它看成提倡休闲方式的一种表达更合适。休闲一定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的,有物质做基础,才有休闲的条件。有制度做保障,才能无条件的休闲。所以,先让目前的带薪年假和“做五休二”一锤定音更解渴。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