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非将名家文集包装成“鸡汤”?

2018年07月16日 08:17   来源:东方网   王羡古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遇见你,遇见不变的纯真》、《你看,我有我的方向》、《美丽总令人忧愁,然而还受用》……看到这样的名字,你是不是以为又是朋友圈里泛滥的“鸡汤文”?那这次你可错了,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这些都是如假包换的名家文集,出于汪曾祺、萧红、丰子恺、徐志摩、沈从文之手……

  相信你会跟笔者有一样的困惑,这些大家名家何时开始写“鸡汤文”了?其实我们都冤枉了他们,“鸡汤”并非他们所煲,文集内也依旧是他们那些传世的经典,只不过是出版社和编辑给它们包装成了“鸡汤”,以便迎合所谓的“互联网需求”和“网民喜好”,将书卖得更多更好。简而言之,这就是出版界的“标题党”,有为了销量故意误导读者的嫌疑。

  我们也不禁回忆起,早年间BBS中曾有人调侃,应该将《水浒传》改名为《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肯定会卖得更火;微博时代也有人调侃,《西游记》可以命名为《这个男人为何令堂堂公主痛不欲生》;微信朋友圈里更有人编出了把《葫芦娃》改名为《七个小鲜肉与一个网红脸的爱恨情仇》的段子。这些曾被大家当笑话来消遣的事如今已经几近成真,我们怎能不哭笑不得又徒呼奈何?

  这样做真的好吗?这恐怕是对原作者的一种不尊重,也是对读者的一种不尊重。正如有的网友所说,在这样下去可能有的名家棺材板都压不住了。要知道,卖书不是卖萌卖乖卖笑卖人设,更不能沦为比拼谁更会抖机灵谁更善于低俗营销炒作。文化产业说到底是“雅业”,太过于媚俗和逐利,反而容易落了下乘。

  其实从市场的反应和书友的评论也可见一斑。许多读者在去书店购买名家文集时,一看到那种鸡汤书名,反而心生厌恶失去了购买意愿。谁知道这到底是不是自己想买的名家作品?谁知道名字如此不着调的书质量会不会靠谱?网友和书迷的反应简直是对那些自以为得计的出版社和编辑啪啪打脸,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因此而反思自己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若是能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点对行业规则的遵守和敬畏,相信书架上就不会再充斥着各种泛着油腻鸡汤味道的名家文集了。“鸡汤”固然有它的市场,但还是让“鸡汤”归于“鸡汤”,名作归于名作,经典归于经典,文学归于文学吧!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