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共享”关不掉 个人隐私又要“裸奔”了

2018年07月11日 10:59   来源:南方网   斯涵涵

  想知道自己的微信好友最近去过哪些餐厅吗?不过,当你看到好友动态的同时,好友也会看到你最近去过哪些餐厅、参观过哪些景点、到过哪些酒店,哪怕你只是关注过这些餐厅、景点,也会被自动生成为一则所有人可见的提示,你还愿意吗?这不是假设,美团旗下的大众点评正在大张旗鼓地号召用户使用微信登录,与好友分享动态,并给出了5元奖励。但是这款APP没有告诉用户的是,它将异常执着地非要帮你跟好友共享信息,关也关不掉。(7月10日经济日报)

  在此分享活动中,大众点评主动替用户关注了所有的微信好友,在双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变成了大众点评里的好友,此后用户便向微信里的真实好友自己与好友被动分享去过的餐厅、酒店,日常活动轨迹也就全部袒露到彼此面前,哪怕用户关闭了搜索权限,取消了微信对大众点评的登录授权,却依然删除不了。如此“信息共享”,让人细思极恐。

  根据2016年颁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APP运营者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用户同意。为了规避法律责任,大众点评专门设置了隐私条款,会“为了销售、奖励或为让您拥有更广泛的社交圈而使用、共享或披露您的信息”。但此提示入口不明显,且没有黑字显示,整个分享活动涉嫌诱导欺骗消费者,违背相关法规。

  《网络安全法》也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由此可见,履行安全管理义务、确保客户信息安全既是外卖平台的法律义务,也是现代企业的商业责任。

  大众点评身为用户众多的互联网大型平台,理应遵守法规,本着为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完善信息管理机制,而不是利用自身的流量优势,漠视消费者的选择权及后悔权,以红包为诱导,变相窃取消费者隐私用于公司利益,只不过手段更隐蔽,技术更高级,属于大规模的信息侵害“平台化”的违规行为。

  尽管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对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实践,但是个人隐私保护法律体系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不强,执法机制滞后。使得个人隐私保护屡屡呈现“有法难依”的尴尬局面,大众点评所谓的“好友共享”便是最生动的“注脚”, 关不掉的“好友共享”凸显信息保护之弊。

  非法搜集利用隐私的“平台化”呼唤打击精准化,又一次敲响信息保护的警钟。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运营者的行政指导,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增强法律的惩处力度,对顶风作案,屡教不改的互联网平台采取停业整顿、下线处理等处罚。各级消协组织可以考虑提起公益诉讼,尤其是惩罚性赔偿的公益诉讼,让企业在侵权中挣的钱不足以抵消巨额赔偿,罚到不敢再犯,提高违法成本,提升法律威慑力。广大消费者也要加强法制观念,提升辨别网络安全能力,各方携手,有效遏制消费者个人信息被肆意搜集、随意泄露、甚至被滥用的情况,保护公民隐私,维护社会安宁。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