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防癌?当心“医托”换上“洋马甲”

2018年07月09日 15:33   来源:东方网   罗志华

  近日,有不少北京人手机里都接到过这样一条短信:“赴瑞士防癌抗癌之旅,修复免疫系统,排出致癌物,专杀坏细胞,防术后复发和转移”。北青报记者拨打短信中提供的防癌抗癌热线电话,接线员介绍,他们是一家出国医疗旅游中介公司,门店仅有一家,设在上海。该公司目前与瑞士一家大型医院合作,为中国人群提供防癌抗癌治疗。据了解,这种防癌之旅价值不菲,10天的行程需要花费46.8万元人民币。(7月8日《北京青年报》)

  假如这类防癌之旅的目的地不是国外,而是国内的某家医院,则很容易让人看清它的性质。因为不管国内提供防癌服务的医院有多么权威,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当前唯一能通过打疫苗来预防的癌症只有宫颈癌,没有哪一种癌症可以通过这家公司宣称的“打点滴输液的方式”来预防。假如真能如此,则属于重大的医学突破,但这种突破当前显然还不存在,这类服务无非是一个赚钱的噱头而已,为这家医院输送患者的机构和个人,则属于典型的“医托”。

  但这类赚钱噱头一旦沾上点“洋味儿”,似乎就陡然变得高大上了,且“医托”看上去也显得文质彬彬,不像在火车站或医院门诊大厅物色患者的“医托”那样粗俗和狡诈。然而,“洋马甲”虽然可以遮羞,但基本的事实却无法改变,将国内的患者介绍到国外的医院,并在国外医院里接受一些不靠谱的医疗服务,收费还高得出奇,这种跨国合作,与国内“医托”和国内医疗机构的合作,两者在性质上相同。

  “医托”穿上“洋马甲”,戴上白手套,业务向国外发展,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趋势。前几年,国内掀起了一波组团到国外整容的热潮,其中不少人被介绍到不具备资质的黑诊所里,花了很多钱不说,反而被毁容。不久前,国内某机构组织富豪团到海外“一针续命”,也隐约可见跨国“医托”的影子。6月份,湖南株洲市公安部门通报了一起海外医疗诈骗案,该案团伙打着旅游医疗的幌子引诱对象出国,全国26个省市当中有1731人受害,涉案金额高达6.5亿元,这个跨境“医托”案涉案金额之大、受害人之多,都让人感到惊叹。

  “医托”的业务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应该得到相同的对待,不能因医疗欺诈行为发生在国外,就放松对这些跨国“医托”的警惕。进一步而言,国内的“医托”尚且难以取证和打击,“医托”开展起了跨国业务,无论定性、取证、还是执法,都存在更大的难度,再加上一旦造成事实,跨国维权就会变得十分艰难。因此对于从事跨国“医托”的国内机构和个人,提前掀开其洋面纱,并展开事前监管,就显得更加重要。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