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声喧哗后,还有多少人关注中国足球

2018年06月21日 06:47   来源:红网   林佑山

  世界杯再度如期而至。相较于各国轮番亮相莫斯科,国足虽没能最终进入世界杯决赛圈,但中国的网友们仍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让中国足球蹭上了世界杯的热度——全民狂欢式调侃中国男足。

  平日从不关心足球的一些自媒体,拿着并不出自于国足比赛的GIF图调侃所谓的中国男足的“神操作”;某微博大V甚至贴出商业赞助活动的视频,无端指责早已撤销注册的“足管中心”的官员包厢看球、贪图享受。

  调侃国足,讽刺挖苦甚至辱骂国足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调侃国足是一种依赖“刻板印象”的行为。在很多人眼里,国足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长期战绩不佳,连年冲击世界杯决赛圈失败,让很多人对国足痛心失望的同时,也建立起了对国足的“刻板印象”:战绩不佳、出工不出力、高薪低能。如此“刻板印象”为网民们的狂欢式调侃提供了素材来源,但“刻板印象”往往产生偏见。殊不知,足球运动员的高薪往往归因于市场,而非运动员个人;且国足去年打入12强赛,距离进军世界杯决赛圈也仅差一场胜利。

  调侃国足是一种“追逐流量”的行为。世界杯作为收视率最高的体育赛事,自然是体育界的“流量担当”。而国足作为中国国家足球队,当各国球队纷纷亮相俄罗斯之时,却无奈坐“冷板凳”,国内球迷难免心有不甘。巨大的流量、强烈的反差,让那些从不关注足球的营销号、自媒体也想蹭着热度的东风,赚赚流量。于是,各种“移花接木”“无中生有”甚至“义愤填膺”的内容被大量制造、分发。

  全民狂欢式地调侃国足,与其说是对国足“恨铁不成钢”的深切的爱,不如说是自媒体对流量的无底线追逐和全民对消极情绪的释放。动辄狂欢式地调侃国足,甚至裹挟着狂欢情绪到运动员社交账号下留言讽刺辱骂,非但不可取,更是一种网络暴力。

  以上并不是为国足撑开“保护伞”和撰写的托词。一味调侃对国足战绩提升于事无补;对国足不甚了解、无端指责谩骂更是不负责任之举。足球是一项长期事业,比起冰冷的调侃与讽刺,国足更需要的是温情、善意的鼓劲与批评。而我们也应该思考:蹭过热点之后,众声喧哗之后,究竟还有多少人真正关注中国足球?四年之后,全民式狂欢是否又将再次上演?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