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假整改要真追责

2018年06月15日 08:01   来源:深圳特区报   

  最近,一则中纪委的通报在网上广泛流传。这则通报曝光了6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涉及天津、河北、江苏、安徽、重庆和甘肃六省市,被通报人数达40多人,都是县区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这是中纪委首次就生态环境领域的责任追究典型问题进行通报,被通报对象不是“老虎”,而是一批基层官员,确实挺新鲜的。本期“廉议汇”就此话题邀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苑广阔(广西桂林 职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推动之下,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再强调之下,当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整体上看,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这则中纪委的公开通报,却暴露了一些隐藏于基层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阳奉阴违已经到了一种很严重的程度。企业作恶,官员包庇,欺上瞒下,实际上当地的环境问题根本就没有真正解决。可见,推动生态环保问题的解决关键还在“治官”,如果治不好官,那么一切都将成为空谈。

  戴先任(湖南常德 职员):中央此前的环保督察查出了不少环境污染问题,被查出问题的地方表态进行整改,但一些地方的整改成了欺上瞒下的虚假整改,在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的复查中,一些地方虚假整改被暴露无遗。

  面对中央督察敷衍塞责,甚至弄虚作假,说一套做一套,实质上是与中央决策部署公然对抗,透露出一些地方仍然受到“重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的错误政绩观左右。要让环境治理走上正轨,首先就需要整治环境治理领域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否则“妖风”不去,污染现状就难以改变。要看到,正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污染了政治生态,进而让环境生态也陷入治理僵局。

  何勇(山东临沂 自由撰稿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但是,眼下不少地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污染越来越严重,甚至被生态环境部挂牌整改后仍然敷衍应对、弄虚作假。

  何以至此?归根结底是一些地方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没有尽到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角色担当,在对待环境污染问题上选择慢作为、不作为,甚至乱作为、假作为,充当环境污染行为的保护伞。还老百姓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就必须坚决铲除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腐败,切实落实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守土责任。

  (整理:姚龙华)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