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厚明:多措并举促进区域工业协调发展

2018年05月17日 07:46   来源:经济日报   

  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就某个区域而言,其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地位提升、民生福祉改善,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现代工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化已经整体进入中后期阶段。但是,由于经济政策、生产方式、资源禀赋以及地理区位等的差异,我国区域工业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严重阻碍了我国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协调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并明确要求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当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于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工业平衡充分发展、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目前来看,我国区域工业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各区域工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在区域层面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水平较高,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则相对落后。目前东部地区的许多沿海发达省市已经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而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

  其次,各区域内部工业发展水平两极分化严重。如中部地区的安徽、河南,西部地区的重庆等省市近年来工业发展较快,而处同一区域的其他省份则发展相对缓慢。

  再次,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其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其工业发展水平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大的提升。而那些自然资源分布相对匮乏,但拥有良好技术条件、区位优越、人力资源丰富的东部沿海省市,其工业发展水平却很高。

  要促进我国区域工业协调发展,既要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又要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同时也要坚持走区域一体化发展道路,着力加强区域合作,最终实现区域工业的均衡协调发展。

  第一,健全市场体制与机制,营造区域良好发展环境。一是要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各地的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建设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大力发展技术、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加强对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的管理,进一步完善要素和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二是各区域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切实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大幅提升各区域产业主管部门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创建一流的区域营商环境。

  第二,发挥资源与特色产业优势,实现区域工业差异化发展。一是东部地区要发挥人才、技术等优势,提升创新能力,集中攻克并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加快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推进低端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二是中西部地区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基础,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努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三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应着力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步伐,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以此释放国有经济发展潜力,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

  第三,加强区域间横向联合,积极开展区域合作。一是加快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横向经济联合,即发挥东部地区的资金充足优势,鼓励东部龙头企业去西部地区开展收购和兼并重组,通过扩大企业在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来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并以此拉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联合发展。二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市场竞争在区域内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提升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水平,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区域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财经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张厚明)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