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债市风险须解近忧除远虑

2018年05月16日 06:39   来源:经济日报   

  违约事件增加对债市确有不良影响。不过,投资者大可不必对信用风险与违约谈虎色变。科学理性地看待当前债市违约个案增加,既不能忽视意料之中的债券违约风险影响,又不该对意料之外的“黑天鹅”毫无防备

  据统计,今年5月份以来,已有17只债券发生违约,涉及债券余额140多亿元,这还不包括此前险象环生的盾安集团、凯迪生态等涉嫌违约的风险事件。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最新发布的《2018年4月债券市场风险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以来累计违约债券面额较去年同期增加33.58%。

  面对债市信用风险抬升,市场分歧加剧。一种观点认为,诸如违约等信用事件必将演化为“黑天鹅”,目前债市已经风声鹤唳,应暂停去杠杆进程,“一边倒”地维持债市发行和正常交易;另一种观点主张,信用风险是债券评级和价值的重要基础,应承认风险存在的合理性,债券违约事件的发生不足为奇。

  这两种观点,前者看到了眼前的担忧,后者强调长远的考虑,但仅顾及近忧或远虑对于债市可持续发展来说显然不够全面。在去杠杆过程中,处理好防控金融风险和债市违约事件的关系,既要解近忧,又要除远虑。

  违约事件增加对债市确有不良影响,不能视而不见。一是债券发行和二级市场交易受到负面扰动。债务违约可能导致非金融类企业债券的发行受到影响,投资者配置低评级信用债的谨慎度将更高,交易活跃度会受影响。二是市场对于发债企业资金链的担忧可能加剧企业融资困局。以房地产企业债券为例,一旦地产债集中到期叠加债券违约事件,企业再融资渠道将受阻,可能推高地产债信用风险。三是由于很多发债企业存在互相担保、联合担保的情况。大幅抬升的债券违约风险,虽然不会直接形成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表内不良贷款,但风险的传导性很可能影响其他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甚至增加局部金融网络交叉感染的风险。

  从总体看,目前信用债违约风险整体可控。信用债违约的体量有限,大多数债券型基金对风控较为重视,单个债券违约对净值的影响不明显,今年以来超过90%的债基实现正收益。

  同时也要看到,债券信用风险不可能绝对消除,市场各方应对风险出清给予足够的认识和耐心。要科学理性地看待当前债市违约个案增加,既不能忽视意料之中的债券违约风险,又不该对意料之外的“黑天鹅”毫无防备。对监管部门来说,应加大企业发债、债券交易的监控力度,合理推进去杠杆进程,积极引导信用债发行、评级和交易,妥善处置已发生的债券违约事件,把潜在风险降到最低。对资产管理机构来说,要加大现场调研力度,不能仅靠电脑屏幕选择债券,要用脚“丈量”企业的真实信用,尽最大努力“排雷”。对发债企业自身来说,无论债市“地雷”是否存在,都应合理规划资产负债表,避免过度加杠杆带来危机。广大投资者更应抱有包容之心和防备之心,尤其在投资债券时一定要准确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必要时及时止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小舟)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