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表演耗资1050万 政府不宜成为吉尼斯纪录挑战者

2018年05月04日 07:29   来源:红网   徐林生

  5月1日晚,在西安城墙文化节上,1374架无人机在城墙南门上空进行编队飞行表演,摆出“西安城墙”“西安年最中国”“丝绸之路”“四十周年”等图案。不过,演出出现失误,现场画面左侧变成“乱码”,网友发视频还显示,无人机回收时也出意外,一架架无人机往下掉,像“流星雨”。虽然如此,吉尼斯官方还是向主办方—西安城墙管委会颁发了“最多无人机同时飞行”纪录证书。(5月3日北青网)

  据悉,该表演项目共花费财政资金1050万元。主办方并不否认表演有失误,但有关人员强调,1050万元不仅仅是5月1日演出当天的费用,还包括申请吉尼斯纪录的费用。

  利用无人机进行表演,算得上新鲜事物。一千多架无人机在夜晚同时升空表演,拼出特别的图案,有技术含量,也有震撼效果。不过,暂且不论表演失误原因如何,政府部门出资挑战吉尼斯纪录之举,显然值得商榷。

  首先,政府主导难脱“劳民伤财”的观感。这种活动,需要动员多方力量,动用纳税人的大笔公帑,看起来轰轰烈烈,媒体全方位报道,而实际上民间及网民吐槽不少。事实上,在拥有强大动员能力的情况下,我国任何一级地方政府只要有需要,打破“人海战术”或大撒金钱式的吉尼斯纪录,几无难度。问题在于,政府主导挑战吉尼斯纪录,必要性何在?

  其次,吉尼斯纪录正能量日渐式微。其收集的各种“之最”,从最初的有意义、有价值,早已滑向无聊、奇葩、重口味。多年来,在中国创造的吉尼斯纪录,绝大多数是拼数量、拼规模、搞人海战术,满足了国人贪大求全、好大喜功的心理,根本没有什么独特性、极限性和创造性可言。

  吉尼斯世界纪录,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英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央视引进,并迅速风行全国。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诞生的吉尼斯纪录,有从民间举办转向政府走“搭台唱戏”的趋势,许多“贪大求全”纪录诞生的背后,都有政府的影子,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文宣动员,都能发现政府的“有形之手”。西安的这次挑战活动,只是最新案例而已。

  说到底,吉尼斯纪录是英国人发现的一门生意,它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收集这“最”那“最”,通过发行书籍、影像资料、广告及其他授权等方式获取利益。为把生意做大,吉尼斯官方自然乐见有政府直接举办相关活动。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国人视野越来越开阔,越活越自信,完全不需要通过日渐没落的吉尼斯纪录来刷存在感了。政府应该顺应民意,避免为吉尼斯的生意背书,拒绝做吉尼斯纪录的挑战者。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