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只有一公里,也要择善而行

2018年04月20日 09:18   来源:工人日报   陈俊宇

  善良不一定收获回报,而是获得内心的安宁,这是一种原始朴素的信念。那些普通的善念有着神奇的力量,永远不会被遗忘,也不会消失。

  最近,一段短片频现朋友圈:在拥堵的街道上,网约车司机提前一公里按下“结束行程”。原来,这“一公里”是在感恩社会——司机的闺女得了一种罕见病,他拼尽全力赚钱救女,然而却接到通知:车龄即将超过年限。好在,他们一家得到了社会的救助,不仅有了新车,女儿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为了感谢善良的人们,他2904次提前一公里为乘客结单。他说:这一公里,是我替女儿说的“谢谢”。

  这则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短片在提醒我们:哪怕只有一公里,也要择善而行。

  这位司机的“择善而行”,其实有着几丝悲壮意味。生活岂有总是顺遂时?从悲伤绝望的困境中闯出来,才明白善良全凭本心。这本心,有人性使然,也有从磨练中萃取的感恩。

  这与电影《芳华》中的桥段相似——文工团“活雷锋”刘峰对饱受排挤的女兵何小萍的一言一行皆充满善意,那些稀松平常的善意,对一个从小失去家庭温暖又得不到集体接纳的女孩,或许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所以当刘峰遭难后,她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回报曾经抚慰过自己的善意——独自送刘峰上前线、装病被下放到前线寻找刘峰、转业后长久陪伴已经伤残的“活雷锋”。

  一个曾经被善良帮助过的人,用一生的时间去回报她曾遇到的善良,正如电影台词所说:“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在一个价值更为多元、物质更为丰饶的社会里,善良不该成为稀有品而一再被提醒、一再被强调。必须承认,人性所经受的诱惑很多。人性犹如硬币两面,有邪恶的一面,同时也有善良的一面。生活无数次告诉我们,只有善良才值得我们去追求,这才是需要我们传下去的东西。

  善良不一定收获回报,而是获得内心的安宁,这是一种原始朴素的信念。犹如中国古老的传统文明中,儒家思想是以成德的需要为基点,往往对人性作出正面的肯定。

  我相信,那些普通的善念有着神奇的力量,永远不会被遗忘,也不会消失。而这也正是乐观且正能量的念想。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