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角的年龄真有那么重要吗

2018年03月27日 07:13   来源:红网   吴云青

  最近,有网友在微博脑洞大开,虚构了一部由陈数、袁泉、曾黎、俞飞鸿主演的电视剧《淑女的品格》并配上剧情,不仅获得数万转发,也引发思考——在影视剧市场日益火热的当下,为何中年女演员不是演妈妈就是演前妻,当主角的机会越来越少?

  这个说法其实不太严谨,毕竟以年龄形貌而论,中年女演员演妈妈演前妻都很正常,演青春少女才奇怪,真正的问题在于,有着妈妈、前妻身份的中年女性角色为何很少成为主角?

  有人说因为投资方要捧“小花”,这种情况大概有,但不可能全这样;还有人说因为观众不爱看中年女主,恐怕对观众有点误会。今年的奥斯卡赢家《三块广告牌》和《水形物语》在国内反响也很好,女主角一个61岁,一个40岁,可见观众不一定要看美少女,不一定要看感情戏,而“不够美”的女主角谈恋爱也能打动人心——“观众需求”的理由不太能站得住脚。

  说到底,还是缺少好剧本,更进一步说是片方包括创作者和投资方的格局有限。狭隘的格局来自生活,而格局狭隘的作品又在对观众及生活输出着狭隘的格局,形成了一个不太健康的观念重塑链。

  生活中就有贬低中年女性价值的倾向。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女性地位很高,不知道这个判断从何而来,在我看来,当社会一味推崇“年轻”“美貌”,而轻视那些身材走样、过了花期的女性时,受“尊敬”的并不真正是女性,而只是年轻女性所拥有的装饰性和生育力,简化为脸和子宫,这不是物化是什么?鲁迅说“不愿受人尊敬,免得不如人意的时候,又被人摔下来”,看看过了三十岁的女性在相亲角的遭遇吧。

  写剧本有个原则,主角应当是“令人喜爱”的,选择什么样的主角,反映了我们“喜爱”什么人的倾向性。如果作者相信只有青春美貌的女性才“适合”享受爱情,相信一个经历坎坷的平凡女性的故事没什么好看的,那么有着妈妈、前妻身份的中年女性角色确实很难成为主角。

  来自生活的观念融入剧本,通过影视剧传达给观众,又影响着社会观念。当某种观念显得可疑时,有社会责任感的影视人本应努力跳出这一“恶性循环”,而不是满足于机械化的创作流程,不断地重复过去,赚些抄写费。何况现在观众呼唤不同女性形象的声音已经不小了。

  最近几年,从网络文学到影视剧开始流行“大女主”题材,似乎很为不少人称道,以为是女性力量崛起的象征,然而这些大女主总会碰上一个比她更强大、至少同样强大的男主,似乎这样才算完美的结局,令人想起古代才子佳人小说,明明是婚恋不自由、不满意挤压下迸发的渴望,却总要寄望于才子中状元式的奇迹。这样看来,有些“大女主”就没那么“大”了吧。

  如果女主角必须兼备容貌、家世、才华、事业、桃花运等属性,那么无论她年方几何,角色形象是否强势,恐怕都很难摆脱被物化的潜在命运。换句话说,今天我们讨论影视剧的女主角,年龄只是一个表面问题。因为在女性被物化时,牺牲掉的不仅是“中年”,还有“相貌普通”等等一切显得平凡的群体,我们最终需要的不是给中年女演员争取女主角的机会,而是让女性形象的光辉不再受到各种标签的遮蔽,展现女性作为人、作为女人真正的魅力,无关乎容貌,无关乎爱情,无关乎事业,无关乎年龄。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