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才优先发展 建设更具吸引力人才特区

2018年03月20日 08:35   来源:深圳特区报   谭 翀

  提要:

  深化人才政策改革还要解放思想,突破人才使用的各种制度壁垒。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其价值完全在于能够被充分挖掘和使用。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人才政策、创新机制都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关于人才和创新发展间关系的重要讲话,既是对广东省长期以来人才工作成绩的高度肯定,也为今后深圳市继续完善人才政策,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指明了改革方向。

  A.

  “敬才爱才”是深圳重要的成功经验,也是整个城市的文化共识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先进部分,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承担者。城市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掌握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迅速崛起,就得益于始终对人才开放包容、求贤若渴,真正做到了汇集五湖四海英才而用之。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就吸引了无数胸怀梦想的人才以“拓荒牛”的激情和胆识,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筚路蓝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荒野上书写了精彩华章。38年来,深圳成了典型的移民城市,人口超过千万,外来人口占了95%以上,这座年轻城市所特有的宽松氛围、敬才爱才的真挚诚意,使得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动。可以说,深圳成为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历史也是深圳人才群体的成长演进史。

  对人才的尊重和包容早已经融入在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里。“深圳十大观念”中的“来了,就是深圳人”所体现的强大包容力,代表了深圳人对自己所居住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多元性的自然认同和面向各类人才的开放胸襟;深圳特别为爱才引才进行立法,设立“人才日”和“人才伯乐奖”,以形成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氛围;专门建设了一座以“人才”命名的主题公园——深圳人才公园,向38年来为深圳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致敬;深圳还将设立人才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以及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这些举措处处显示出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感激与敬重,体现出深圳人才战略的高度与深度。

  进入新时代,深圳的人才引进政策将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将“坚定不移建设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特区”作为我市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九大战略任务”之一,展现了海纳百川,筑巢引凤的决心和信心。2018年,深圳提出要立足全球视野,打造人才集聚全球港,深化拓展“孔雀计划”,在全球坐标系内靶向引进“高精尖缺”人才。除了继续办好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外,深圳还将探索海外引才引智政府购买服务新模式,整合全市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等海外分支机构资源,打造成为海外智力人才综合服务平台。

  B.

  “育才用才”必须尊重人才资源开发规律,进行统筹兼顾的战略考量

  尊重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必须善抓重点。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战略重点。实践证明,高层次领军人才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关键的带动作用。近年来,得益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1+6”文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以及《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等人才政策的稳步推进,深圳市引进了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精通国际化规则的国际化人才,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发意识、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技艺精湛、掌握绝技绝活的高技能人才。数据统计显示,单在2017年一年里,深圳市就引进了各类人才26.3万人,同比增长42.5%,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7.4万人。新增全职院士12名,累计29名;新增专技人才9.7万人,累计153.8万人,其中新增国内高层次人才730人,累计6979人;新确认孔雀计划人才958人,累计2954人;新引进海外留学人员1.8万人,累计近10万人。同时,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强,全年新引进进站博士后935人,同比增长20%,在站博士后达1924人,占全省44%。

  尊重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必须目光长远。人才资本是高效资本、培养人才的教育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与此同时,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又是一项长期的、高投入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高瞻远瞩、坚持不懈。曾几何时,深圳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的后劲。普华永道发布的研究报告《机遇之城2016年》显示,在参评的24个城市中,深圳综合排名位于第二,但在“重点大学的研究水平”这一维度上仅得5分。面对差距和挑战,唯有奋起直追,近些年来,深圳在本土人才培养上的投资和取得的成绩可谓是突飞猛进。2016年10月,深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部署了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实施一流学科培育计划、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师资、与境外著名高校共建特色学院、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深化综合配套改革等诸多举措,提出要在5年的时间内,新增7所高校,到2025年,全市高校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深圳市还充分调动多方力量,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建立起了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

  尊重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必须以人为本,鼓励人人成才、人尽其才。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7日的讲话中指出:“本土人才、海归人才要并用并重,使他们在报效祖国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杰出人才不断涌现的根源和基础,只有充分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做到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最充分利用。深圳之所以能成为创业者的乐土,成为年轻人可以大声喊出梦想的地方,正是因为深圳以人为本,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只把个人能力和实际贡献作为评价人才的主要依据。“英雄不问出处”、“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深圳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尊重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必须广揽人才,不能“偏科”。全国人大代表李清泉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城市要实现全方位发展是需要各方面人才的,“深圳爱才还有点‘偏科’,‘偏爱’科技类人才,对人文、社科和艺术类人才引进支持力度不够明晰”。深圳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深圳将力争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全球城市必须是在全球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国际大都市,它不仅要在科技、金融领域具备强劲竞争力,也要在文化领域有着广泛话语权。人文、社科、艺术类人才带给城市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批判精神都会化作城市发展可贵的精神气质,它会塑造人的思维习惯,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引导社会的价值趋向,最终会成就一个城市所能达到的高度。因此,深圳在引进和培养人才时,绝不能“偏科”,必须要有长远眼光和全球视野,广纳人才,为深圳的发展添砖加瓦。

  C.

  “留才聚才”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深化人才政策改革

  深化人才政策改革首先要优化升级人才政策体系。近年来,深圳的人才政策和人才战略,越来越完整、清晰和周密,形成了极具连贯性、体系性和开放性的人才政策格局。2月13日召开的全市组织部长会议提出,2018年,深圳将全面优化升级人才政策体系,形成新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总体框架,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育才用才政策,厚植深圳的人才优势。新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总体框架第一层次是去年颁布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第二层次为制定或修订两项计划,即制定以人才培养、激励、服务和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的“鹏城英才计划”,修订以人才引进为重点的“鹏城孔雀计划”;第三层次是制定或修订若干项配套措施,包括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柔性引才用才、创新型青年企业家培育等;第四层次是制定或修订若干项操作规程,涵盖人才工作站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奖的实施细则等。四个层次的政策框架,位阶高低有序、层次递进互补、效力统一协调。

  深化人才政策改革还要解放思想,突破人才使用的各种制度壁垒。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其价值完全在于能够被充分挖掘和使用。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纵深推进放权松绑,让人才活力充分迸发”。深圳市将从人才供给端发力,通过人才认定标准、奖励激励等导向性措施,使人才引进与高科技产业相匹配,防止人才错配和浪费。同时,通过改革打破身份、体制等壁垒,进一步向高校和科研机构下放岗位设置、人才招聘、薪酬分配、人员调配等权限,赋予用人单位更多自主权。例如,2018年深圳市的一个改革重点就是职称制度改革,深圳将重点推进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自主评价改革、卫生系统职称制度改革,开展社会化职称制度改革评估,引入多元评价,简化流程、改进方法,以期在社会化职称评定改革上形成新的突破。

  (作者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