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主动突破互联网知识盲区

2018年03月16日 08:07   来源:环球时报   陈经

  近年来智能化推送技术日益普及,看似一样的网址、APP,每个人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内容,内容派发方用人工智能根据用户偏好进行信息流分发。这对知识信息传播的意义重大,但是很多互联网用户也对此缺乏足够警惕,并未意识到信息流分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真正让信息流模式爆发的,是整个“信息流产业链”的构建。不仅海量用户在接收个性化内容,互联网空间中还出现了大量的知识信息生产加工自媒体,像流水线一样不断提供“丰富”的内容,二者相辅相成。

  即使是知识积累再丰富的人也避免不了认知盲区。然而现在的互联网知识信息传播模式,可能会让用户陷入知识陷阱中,产生虚幻的自负。看似接收知识信息的时间多了,按智能化推送的普遍原则,个人有兴趣的领域会有更多的知识与信息输入,用户会更为“专业”。然而很多情况下,这只是一种错觉。

  信息流智能推送有多种目的,最常见的是增加用户黏性。对领域的兴趣确实会带来更多的相关推送,但是没有人负责这些知识信息是全面、客观、中立的。原始知识信息产生后,信息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会进行各种“精彩”的加工。为了让用户更有兴趣,加入各种私货、情绪化内容、传播甚至编造虚假信息,是经常发生的事。如果信息向所有人比较平均地公开,有问题的内容不可避免会受到质疑。但是智能化推送,各人只接收符合自己口味的信息,如果知识有正方反方阵营,也是各自扎堆、自我强化。

  其实从整个互联网空间来说,有效知识信息并非减少了,而是日益丰富,正确精细有说服力的知识越来越多。但是用户必须保持警惕和谦虚,有时需要突破信息流的围困,去探索真相或者层次更高、更为全面的解读。如果有这个主动探索的意识,这并不困难,因为互联网已经提供了足够的手段,让人们去自主发掘丰富的知识。

  个性化智能推送,能够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部分完成知识与信息的发掘与积累,这个机制是有效的。只是人们在信息流中舒适地畅游时,不能完全放弃自我,要主动意识到知识的盲区。对于自己已经有相当积累的领域,可以进行全面的评估。还有更多的新领域,等待人们去探索。(作者是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研究员)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