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两会·改革新征程】创新两权分离模式是国企监管体制改革的核心

2018年03月12日 08:54   来源:中国网   李长安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要放活国有资本,要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科学的界定国有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边界,调整国资监管机构的权责事项,真正落实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国有企业两权分离模式的创新,是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优化国企监管体制的必要之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改革试点,赋予更多自主权。《报告》还强调,要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将大大加速,而以授权经营体制为主的国资改革,将成为新一轮改革的“牛鼻子”。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据统计,2017年,全国的国有企业营业收入达到了50万亿元,利润达到了2.9万亿元,比上一年分别增长了14.7%和23.5%。其中,中央企业的营业收入是26.4万亿元,实现利润达到了1.42万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3.3%和15.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国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脊梁”,其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企经营管理就不存在着问题。恰恰相反,在新形势下,国企的改革和经营依然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管理体制方面,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不够彻底,监管部门履行出资人所有权不明确,经营权下放不彻底,使得两权边界模糊,影响了国企的经营效益。

  因此,想要做强做优做大国企,从“管企业”向“管资本”为主转变是必然选择。国资监管体制的这一方向性的变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一环。国资委通过创新两权分离模式,重视放经营权、授所有权,从而让企业更好地进行公司治理与市场化经营。以“管资本”为主正成为国资改革的突破口,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的态势开始明朗。这其中,国企授权经营是实现“管资本”的前提和重要路径。一方面,被授权企业享有经营国有资产的权利,作为公司法人,对国家出资形成的企业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政府作为出资人只委派被授权企业的董事、监事和决定被授权企业本身的重大问题,不干预被授权企业的经营。这有利于被授权公司成为独立的法入主体。另一方面,被授权公司对授权者政府承担国有资产经营责任,被授权企业要有健全的资产管理、股权代表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审计监督管理制度。这样,国家以股东的形式参与,国有企业不再是行政性企业,这就为“管资本”为主的监管路径铺平了道路,随着国资委将进一步放权、授权,将使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开。特别是出台国资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后,国资的监管将更细化和更具有操作性。

  很显然,由管实物形态的国有企业向管价值形态的国有资本转变,进而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关键是经营权的“放”、“让”、“授”。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国企而言,上级机构愿不愿意授权,下级机构愿不愿意接权,也是在实践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事实上,只有在坚持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规范的授权经营,国有企业的活力才能进一步激发出来,其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才能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