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尽善尽美才是对未来负责

2018年03月06日 12:05   来源:东方网   何勇海

  本次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青少年沉迷游戏的现象应该防治,但一禁了之的办法也不妥当,应该考虑更多柔性的管理办法,比如利用技术手段让家长与孩子订立数字契约。马化腾也讲到,其实可以进一步发挥游戏的正向价值,而不是一味地妖魔化。(3月5日《中国青年报》)

  马化腾的此番回应,是基于在3月3日举办的媒体见面会期间,有记者提出,去年连续发生多起少年儿童沉迷《王者荣耀》,引发跳楼、犯罪等悲剧事件。对此,马化腾的大致原话是:“不是所有游戏都是恶魔。家长不应该只看到游戏的负面,也应该看到正面的东西,比如游戏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的互动。”游戏确可帮助家长和孩子互动,公众也确应看到游戏的正面效用。但这并不代表,游戏开发商没有责任把游戏开发得尽善尽美,没有责任把不健康的游戏和游戏中的不健康元素消灭得干干净净。

  在有理智、有理性、懂节制、能自控的成年人看来,确实不是所有游戏都是恶魔,游戏再有多强的诱惑力、迷惑力,都可能拿时刻保持清醒的玩家没辙。但当玩家是基本没有判断力、自控力且喜欢新鲜刺激事物的未成年人时,则恐怕难以抵抗不少游戏的诱惑力、迷惑力了。此时,我们怎么能只看到游戏的正向价值,看不到它们的负面效应?为了最大化地保护未成年人,我们考量每款游戏是否科学,能否准予在社会上公开推广,更应该注重考察它的负面成分到底有多少,而不是其正面价值有多强。

  游戏的正向价值,每款游戏的开发运营商都可罗列一堆。比如微信的“跳一跳”小游戏,腾讯就说了,根据老年人反馈,这个游戏可以防止大脑痴呆,挺好玩的。这不免有人为拔高之嫌。防止大脑痴呆能有这么简单,就可以为不少老年人及其家庭增添幸福了。像这样人为拔高正向价值的游戏,何其多哉?过多强调游戏的正向价值不靠谱,尤其是针对未成年玩家推出的游戏,更不宜拿正面价值来说事,认为人们在一味地将之“妖魔化”。如果能将游戏开发得没有负面价值,公众想“妖魔化”都难。

  同样是在本次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副主委、广州大学副校长于欣伟认为,有些游戏正成为毒害青少年成长的新“鸦片”,“有些游戏为了吸引玩家,并不是在正向传递我们的历史文化,反而在篡改历史。她认为,游戏玩家的门槛越来越低,大量中小学生把网游当成自己最主要的兴趣爱好,沉迷其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身心健康。

  游戏尽善尽美才是对未来负责。面对让人忧心的局面,游戏开发运营商最该迫切反思自己,而非指责公众“妖魔化”。反思自己是否过度追逐利益,从而让游戏充斥拜金主义、色情、暴力等内容;玩家身份认证能否有增强手段,比如不许账号联动,不许使用QQ或微信、微博等账号进入游戏,防范借用他人身份证件通过实名认证,并要求用短信验证码绑定实名手机;是否真正采取技术手段,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游戏功能,限制他们连续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游戏的时间,等等。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