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里的“猫腻”不能不防

2018年02月14日 07:30   来源:羊城晚报   阅 尽

  “抢红包”如今已成为老少皆宜的开心游戏,尤其是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微信抢红包更是少不了的节目。同事间抢,同学中抢,亲友甚至家人间也抢。虽然所“抢”金额大多有限,但指尖一动,红包飞来。多少不论,图的是个“乐”字。

  但近日有媒体提醒,党员干部可别在抢红包中违纪。而且,有教训在先——福建龙岩市公安局两位党员干部,分别在该市一位老板创立的微信群中抢得红包1万多元。今年1月,龙岩市纪委对这两位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并予以免去其领导职务和调离岗位的处分。

  想想看,动辄甩出几万元的红包,何等的豪气。但明眼人一望就知里面的“猫腻”。一则“红包群”是有特定目标的,要么范围很小,要么专门针对一些官员。微信圈子中人,只要肯动动指尖“抢”,肯定不会空手而归。而且红包里绝非普通民间的“碎银子”,都是大大的“惊喜”。

  或许,在类似抢红包的游戏中,派红包与抢红包的皆心知肚明。反腐高压下,公开的送礼犯忌,送钱更是违法。但抢红包却隐蔽性很强。大家都抢着玩,一般人也不会太在意。其实,类似借抢红包暗送钱财的做法,在一些落马官员的案例中也出现过。如有的官员常受请打麻将,且次次都是赢家。有时一晚就赢几万甚至更多(这种行为还涉嫌赌博,另当别论)。你以为那是官员搓麻的水平高、手气好?错!不过是老板们换个手法给官员送钱而已。

  显然,微信抢红包竟“抢”到上万元,这般“抢”法已远超出民间玩乐和礼尚往来的性质。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理应懂得其中的陷阱与界线。而有些人却还是来者不拒,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要么把监管当傻子,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明知故犯、铤而走险的人,终究是要栽跟头。

  或有人说,干部也是人,抢个红包都要违纪犯法,是否太不通人情?或为公职人员划条“红包界线”,多大的能抢,多大不能抢。这话看似有一定道理,但也未必。其实,稍加思考,何为真的“与民同乐”,何为明抢红包“暗送款曲”,中间虽有模糊地带,但社会约定俗成的界线,只要有正常人的思维,就一定分辨得清。

  总之,“节日腐败”并非新鲜事,但警钟仍需常鸣。在持续的反腐高压下,巧借名目或换了马甲的“节日腐败”也会卷土重来,无孔不入,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理应提高警惕才是。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