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政务”变形象工程是自毁形象

2018年02月13日 07:49   来源:羊城晚报   阅 尽

  据央视报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少地方都推出手机政务软件,口号很响亮:“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但经记者体验调查,许多手机政务软件的用户评分较低,要么闪退,要么无法用。中国软件测评中心近期对70多家国家部委和30余家省级政府网站的政务软件测试显示,逾4成存在链接失败、不兼容等问题。

  报道中的一个细节很值得玩味。一家省级政府的政务网无法使用,记者三番五次致电咨询,结果工作人员竟称:“这款软件办不了事,办理不行,申报都不行。谁告诉你能办事的”?办不了事的政务软件为何还要挂在网上?有的政府网站回答也很坦诚,上面要求搞的,先解决有的问题。

  说好的“手机政务”,却什么实事都办不了,只起个公告栏作用。响当当的“互联网+政务”,竟沦为华而不实的“时尚秀”,类似做法和教训,在一些地方政府以往的“形象工程”中并不鲜见。只是,如今这么轻易被移植到移动政务软件中,还是让人惊讶。毕竟,网络传播的迅速与便捷,会令一切“皇帝新衣”都很快无处遁形。

  手机政务软件,可谓指尖上的便民工程。但对于政府,这一便民工程背后必须伴随着工作作风和流程的转变,否则,就会内外脱节,成为“两层皮”。如果是一般企业用户,一旦推出公号或门户网站,就会尽量满足客户需求,即便软件有缺陷,也会尽快完善,否则就会失去客户和市场。但同样是为大众服务的政务手机软件,竟有逾四成“不好用”,如此反差强烈的“打脸”现象,确实令人尴尬。

  显然,无论是“奉命行事”,还是跟风式一哄而起,把群众不能用的手机政务软件匆匆推出,都可谓新型形式主义。而每开发一款手机政务软件,其投入不菲,加上后续的维护、更新等费用,更不是小数目。但靡费公帑换来的只是徒有其表的“手机APP”,那么,这已不是简单的形式主义,而是失职和渎职行为。而且,原本为方便群众的手机政务,却变成“为难群众、折腾群众”,不但不能为政府形象加分,更是自毁形象。

  近年,不少政府网站沦为“僵尸网站”的现象备受诟病,国办已多次发文,要求对此进行专项治理与考核。前不久,国办又发文,强调对政府网站不合格或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问责,并在每年初集中公示。显然,网络时代的“电子政务”已不仅仅是办公手段和形式的变化,也不只是政府的服务“窗口”,而是成为拓展政务服务平台,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大举措,因此,必须纳入政府的重要日程进行严格管理及追责。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