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掉GDP水分是高质量发展应有之义

2018年01月17日 13:13   来源:北京日报   崔文佳

  直面不实,就是务实。当一个地区抛开了“丢面儿”“跌份儿”的顾虑,不再对短板藏着掖着,开始正视问题所在、求解破题方法,就是对自信的最好诠释。从高速度到高质量,追求之变引领着政府部门的角色之变。如果说过去的政府部门更像是一个“招商员”,今后则应做一个“设计师”,这无疑对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常言道“家丑不可外扬”,但一些地区近来却“自曝家丑”,主动挤压GDP的水分——内蒙古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天津滨海新区则将201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由万亿调整为6654亿。实事求是之举引得舆论点赞,大家更关注的是,为什么这些地区要主动给GDP挤水分?

  GDP“虚胖”是多年存在的老问题,最明显的一例,就是将各地数据累加,总和常常大于全国的GDP。这里头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比如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致,跨地区GDP重复计算等,难免会出现误差。同时毋庸讳言,也不乏一些地区有意通过数据造假求得“面子上”好看。长期以来,我们的考核机制存在一种“唯GDP论英雄”的倾向,这种逻辑给了地方官员在数字上贪大求多的驱动力,“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调侃,指向即在于此。 而经济统计数据是中央决策的依据,注了水的数据可能导致形势误判,贻误发展机遇,给未来增长加重负担,从而引发“灰犀牛”的大概率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曝GDP注水是求真务实作风的回归,客观真实也理应成为各地经济统计数据的第一标准。

  前有辽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今又有内蒙古、天津接连开诚布公,可见挤掉GDP水分并非“能不能”,而是“愿不愿”。透过这些壮士断腕之举,我们能够鲜明感受到一种发展理念之变——从“速度情结”“换挡焦虑”中摆脱出来,从粗放的发展方式中摆脱出来,下决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客观地说,GDP增速数字攀升,经济规模体量增加,都是好事情,但我们也愈发深刻地认识到,发展远非一道简单等式,而是一道复杂方程,GDP仅是其中的一个解而已。数字与增速背后,更要问一问,它们是哪种产业贡献的、付出了多少资源成本、是否绿色可持续……彻底甩掉增速包袱,刀刃向内地去虚高、挤水分,固然要经历不小的阵痛,但这是强身健体必须付出的代价。

  直面不实,就是务实。对各地而言,发展理念之变既是审时度势的应有之举,也是自信心态的自然流露。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地方工作的评价标准也必然愈发全面多元。去虚高、挤水分之后的数字或许“不好看”,但它一定很“耐看”,因为那是一个扎扎实实的数字,是一个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数字。真正的发展不是粉饰出来的,而是拿实效积累而成的。当一个地区抛开了“丢面儿”“跌份儿”的顾虑,不再对短板藏着掖着,开始正视问题所在、求解破题方法,就是对自信的最好诠释。

  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理念之变引领着政府部门的角色之变。如果说过去的政府部门更像是一个“招商员”,今后则应做一个“设计师”。具体到高质量发展,在村干部心里,它可能意味着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在企业家心里,它可能意味着“盖章不用找关系,办证不用跑断腿”,总之就是一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有全局眼光、战略思维,不能“捡进篮子就是菜”,而应“提着篮子去选菜”——思量着引进的企业是不是契合产业布局,是不是符合地区功能定位,等等。这无疑对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善于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善于把眼前利益放在长远利益中去把握。

  主政一方,事务千头万绪。经济要增长,民生要改善,污染要治理,公平要彰显……就像同时转着几十只盘子的杂技演员,稍不留神,盘子就可能掉下来。政府部门要想赢得鲜花与掌声,显然急不得,既要锐意进取,还讲接续奋斗,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姿态来。祛除“显绩”的浮躁,凝聚“潜绩”的专注,在细水长流的付出中,在久久为功的雕琢中,才能让经济数据不含水分地增长、让老百姓的幸福感不含水分地增加。这是对手中的权力负责,也是对一方的发展负责。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