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到底恐惧什么?

2017年12月29日 09:07   来源:中国网   孙兴杰

  到澳大利亚留学成为很多学生的选择,虽然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没有英美那么有名气,但是毕竟是个不错的选择,数据也显示出,这个与中国远隔大洋的国家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诡异的是,最近澳大利亚国内似乎又兴起了一轮恐华的思潮,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成为媒体攻击和诋毁的对象。澳大利亚这个孤悬于大洋的大洲级的岛国,在世界形势处于历史性变迁的时候,又陷入了一场自我恐惧之中。

  在澳大利亚留学的中国学生超过十万人,给澳大利亚带来的学费就有200多亿美元,这笔收入对澳大利亚的高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在当地的消费也是个不小的市场。高等教育是个不小的产业,尤其是现在西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依然比较稀缺,而新型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时差,那么西方高校就是很多国家学生的选择。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面临着生育率低下的挑战, 单单依靠本国的人口难以满足高校的胃口,吸纳留学生生源就成为这些高校获得财政支撑的重要手段。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势发展,中国留学生群体日渐庞大,很多学校的申请者都来自中国,中国的“高考”以另外一种方式转移到海外。中国留学生群体对于西方高校的校园文化多少会带来影响,也是多元文化的重要体现。

  澳大利亚将中国留学生视为间谍,将正常的科研活动视为情报窃取,这样的做法,无疑让教育合作变成了政治博弈。明明留学生资源对澳大利亚非常重要,尤其是澳大利亚的高校,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对中国留学生的排斥呢?只能说明一点,相比于内心深处的恐惧感,学费收入的重要性是在下降的。看起来,有些事情不是金钱能够解决的,根本来说,“中国威胁论”在澳大利亚沉渣泛起,造成了现在中澳关系的乱象。

  恐惧,对于个体和组织来说,都是生存的必要条件,只不过,过度的恐惧会带来一种焦虑,甚至敌对的反应。澳大利亚周边并没有大国和强国,但它一直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与美国不一样,澳大利亚没有经过“革命”和解放,一直在英帝国的体系之下,一战的时候,澳大利亚为宗主国也是非常卖力。虽然与欧洲相距遥远,但是澳大利亚一直自视为西方阵营的坚定一员。澳大利亚的依附性源于其与盟主的关系一直是等级性的,澳大利亚的安全毋宁说是需要外部盟友来保障的。二战结束之后,澳大利亚是美国军事同盟体系的一员,虽然最近因为特朗普总统的“退出主义”外交,美澳关系受损,但是大国权力格局的变化让澳大利亚格外敏感。

  澳大利亚处于亚太政经分离的“断层线”上,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中澳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双边贸易额超过澳大利亚与日美总和。澳大利亚经济发展深受“中国周期”的影响,可以说,中澳经贸关系对于澳大利亚的繁荣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机遇”和“中国威胁”之间的转换也是在一年之间,同样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得出的结论有天然之别。

  中国留学生给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澳大利亚一些人可能看到的是留学生群体的扩大打破了既有的文化格局,对于多元文化的不适应会走向一种排外主义。世界历史正在进入一个转折点,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向多元权力中心的时代转换,可以说,这是历史性的回归,澳大利亚也应该回到本来的轨道上面。

  当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欧洲都在谋求合作,增进信任的时候,澳大利亚完全没有必要变成西方焦虑症的集大成者,而是应该发挥地利之便,增进中澳合作,成为中西活动的桥梁。

  (孙兴杰,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北京汇丰海上丝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