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优秀文化资源 创建现代特色小镇

2017年12月22日 16:45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成岳冲

  成岳冲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面向浙江未来发展的“八八战略”,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其中包括了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和人文优势。浙江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创建了一批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的小镇。

  [关键词]     特色小镇;文化;历史遗存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面向浙江未来发展的“八八战略”,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其中包括了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和人文优势。浙江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借鉴国外小镇建设经验,作出了规划建设一批浙江特色小镇的重大决定。2015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办《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大有重要意义。浙江着眼供给侧培育小镇经济的思路,对做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也有启发”。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筹划建设特色小镇,大江南北正在掀起一股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潮。

  特色小镇源起于“八八战略”,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浙江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传统的以县为主的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遭遇发展瓶颈,过多依赖低端产业或者两头在外、加工为主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如何转型升级、如何创新发展,需要找寻出路;第二,党中央根据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特征,作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部署,如何贯彻落实、如何开出新局,需要实践探索;第三,面对逐渐升温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态势,如何抢抓机遇、如何再造优势,需要拓展思维;第四,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优势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型文化业态如何培育和发展,文化消费如何引导和扩大,需要深入挖掘。这些内在的需求,加上对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等国外特色小镇观察而产生的灵感,浙江建设特色小镇的概念逐渐清晰起来,并迅速付之于实践。

  自2015年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工作目标以来,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全省共创建三批114个(其中包括首批命名的2个省级特色小镇——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余杭梦想小镇,106个继续创建,降级6个),一批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的小镇相继诞生,成为浙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继续创新、不断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成为浙江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一个生动示范。

  一、特色小镇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

  浙江的特色小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建制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园区(工业区、开发区、高新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风景区,而是指相对独立于市区(一般位于城乡接合部,具有交通、信息、物流相对便利的条件),以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为建设理念的新型的空间组织形式。与传统的行政建制镇相比,它突出的是产业特色;与传统的产业园区相比,它还拥有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而与传统的风景区相比,它又多了产业、社区色彩。所以,它是非镇非区、亦镇亦区,是多重功能的有机融合,是创新发展的崭新平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从形态上看,它“小而美”。“小”是指它的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千米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千米左右;“美”是指所有的特色小镇都以建成3A级以上景区为目标(主要考虑宜居宜业的舒适性),其中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体现在文化上,“小”指的是特色小镇展现的是区域文化,是文化形态的一个浓缩和集中展示;“美”指的是小镇根植当地历史文化而建,处处体现文化元素和文化灵魂,独具人文精神之美。由此而新生的小镇特色博物馆、陈列馆、展示馆等,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的理念,特别是龙泉青瓷小镇的青瓷博物馆、常山赏石小镇的奇石展览馆充分展示了小镇“小”而“美”的文化魅力。

  从产业上看,它“特而强”。“特”是指每一个特色小镇都围绕做强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文化等八大万亿产业的目标,根据自身基础条件,选择其中一个产业或一个产业的一个方面作为主攻方向,实现错位发展,而不是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强”是指围绕产业升级、走向中高端目标,加大投入力度(一般要求投入强度为每个特色小镇3年投入30亿~50亿元),建好公共平台,引进高端人才,打造领军企业(俗称“行业单项冠军”)。体现在文化上,“特”主要是指文化产业的主题专属性和可识别性明显,如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刻、文房、青瓷、宝剑等十大历史经典产业在浙江拥有千年以上历史传承,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结合现代创意,焕发其青春活力;“强”是指通过依托青瓷、丝绸、茶叶等特色小镇建设,引领某个领域的文化发展潮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高地。

  从功能上看,它“聚而合”。“聚”是指每一个特色小镇必须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合”是指这聚集的四大功能并非互不相干、生硬相加,而是有机融合、不可分割。体现在文化上,“聚”是指文化应当亦必须成为特色小镇的“内核”,尤其注重发掘当地优秀文化资源,提炼蕴含其中的精神和价值,彰显独具魅力的区域文化内涵;“合”指文化功能要与产业发展、社区服务、旅游展示等功能相融相合,充分发挥四位一体综合优势。如磐安江南药镇,其产业发展依托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其旅游开发依托古茶场建筑群,其社区服务依托茶文化体验,无处不体现文化的聚合作用。

  从体制上看,它“活而新”。“活”是指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依然保持浙江传统的市场优势;“新”是指不搞传统的行政审批制,采取宽进严定、动态培育的创建机制,政策上激励先进、倒逼后进、淘汰落后,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体现在文化上,“活”是指特色小镇的文化建设要根据不同的主导产业和文化禀赋,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新”是指文化产业的投入采取多种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色小镇文化事业发展,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共赢的承载平台。如宁波的特色小镇管理体制各不相同,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江北动力小镇依靠企业为主要力量开展文化建设,前洋E商小镇结合宁波电商城重大产业功能平台建设,打造线上文化功能区高地,半边山滨海旅游、海洋渔文化小镇则紧扣海洋经济国家战略,依托渔业管理模式开展渔民文化建设。

  二、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文化楔入

  特色小镇作为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其形态与内核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从“低小散”转向“高精尖”,功能从“大车间”转向“新社区”,环境从“脏乱差”变为“绿净美”,人员从“工农军”为主变为“新四军”(即大学生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其他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这些变化,尤其是创业主体的变化、生产要素的变化、生活需求的变化,势必抬高特色小镇建设中对文化元素的考虑尺度,而且现代产业、现代企业原本就应该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体现独特的文化价值,否则仍然无法占据市场竞争的有利位置。这些因素决定了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坚持文化传镇,将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浙江在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之初便十分自觉地关注这个问题。可以说,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其实也是全面加强浙江文化建设的过程。除了根据不同创业人群和产业特色,就地取材,普遍提供类型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之外,在文化与产业整合发展方面特色小镇还着重做了三篇文章:

  一是以文化作为本体产业来做的文章。主要体现在以文化创意、茶道体验和主题乐园为主要门类的现代创意文化产业,与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刻、文房、青瓷、宝剑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地域特色的历史经典产业发展上。到目前为止,南浔湖笔小镇等一批文化创意小镇(街区)和历史经典产业小镇陆续成形,这一方面有利于引进、集聚文化创意人才、工艺美术人才、非遗传承人才,可以更好地生发出新兴文化业态和传承好地域特色文化,另一方面有利于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和文化的多样性需求。

  二是以文化作为内核基础来做的文章。主要体现在以旅游为主攻方向的特色小镇建设上。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通过合理规划空间环境、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现代旅游业态,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把参观文化遗存、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特色小镇旅游的主要内容,通过展示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等,体现小镇鲜明的旅游文化特色。如莲都古堰画乡小镇,以国保单位通济堰和历史文化村落为小镇建设的核心区域,修建古堰公园式步行街,小镇的历史文化特质十分明显。又如上城南宋皇城小镇,集聚中医药、特色美食、制作技艺等各级各类非遗项目40多个,汇集国家及省市区各级非遗传承人50多位,成为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体验集聚区。

  三是以文化作为要素资源来做的文章。主要体现在除文化外的七大万亿产业作为发展目标的特色小镇建设上。强调任何一种产业、任何一家企业,都应当依托产业培育文化特色,扎实做好文化功能有机叠加的功夫,提高产业附加值,在企业成长中有效发挥文化“第四资源”的作用,助推产业升级、企业转型。如余杭的艺尚小镇,以时尚产业为核心,以时尚业态为外延,打造时尚秀、艺术展、文化节等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传达创新理念与时尚品位,成为中国时尚产业示范性特色小镇、国际化时尚旅游体验小镇。

  三、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历史遗存活化利用

  浙江是历史遗存资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省份之一。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镇)化纵深推进的过程中,浙江与不少兄弟省份一样,也面临着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严重冲突,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甚至永久消失,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在启动特色小镇建设的当口,用什么态度处理好这一困扰多时却又无良法解决的难题,无疑是对党委、政府的莫大考验。浙江的思路是,坚决不走牺牲历史文化遗产的老路,反对大拆大建的粗暴做法,坚持保护优先,提倡合理利用,创新工作机制,让富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赢得尊严、享有地位,让历史文脉永远延续。循着这一思路,通过一系列活化利用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文物活起来、居民聚起来、产业兴起来的良性格局。大致分为三种模式:

  一是成片保护、活化利用的模式。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松阳模式。松阳隶属于丽水市,是浙江中部的一个山区小县,一直以来发展相对滞后,但古村落资源极为丰富。一方面,这些古村落可资现代旅游发展的独特文化价值十分突出,但另一方面,由于年久失修,保护维修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没有结合特色小镇建设,没有国家文物局和中国文物基金会的指导与支持,很难想象会有一个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工程顺利启动。实施“拯救老屋行动”这项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工程,既改善了原住民的生活条件,又带动了民宿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拯救老屋行动”基础上规划建设的松阳茶香小镇,亦因此脱颖而出。这种政府引导、民间组织、村民参与、共同致力于传统村落复兴的做法,收到了特色小镇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共生双赢的效果。

  二是修旧如旧、充分利用的模式。这类案例最多,不少特色小镇建设中,均有效果不错的实绩。仅举一例,比如杭州市余杭区在规划建设梦想小镇时,就很好地照顾了原有环境肌理,保留了历史形成的江南水田、历史老街、近代水泥厂等遗存,尤其将以无虫、无霉、无鼠、无雀著称的天下粮仓(共6组12座)原封不动,稍作整修,或辟为陈列馆对外开放,或成为青年创客追逐梦想的创业乐园,周边配置各种创业要素单位,古今交融,韵味独具。

  三是建新如旧、传承发展的模式。主要体现在具有浓郁民族建筑风格地区的项目建设上。如在我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景宁县,规划建设畲乡特色小镇,其中开辟的畲族风情展示体验区,就是按照传统畲寨建筑风格和建筑工艺打造复制了一个原汁原味的畲寨,虽然仿古新建,但畲族文化符号纯正、建筑标准严格,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传承意义。当然,这种模式不宜多搞,多了滥了必定适得其反。尤其要避免拆了真遗迹、建造假古董的行为,以免贻笑后世。

  浙江建设特色小镇的时间不长,总体上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还需要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提高。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文化建设问题,更是一个宏大的课题,特别需要悉心培育。新型特色小镇在进发的每一个岁月里,如何更好地扮演传承区域历史文化、建设区域现实文化、开辟区域未来文化的领头雁、示范者角色,助推文化建设新高潮,不只是一个实践问题,还是一个理论问题,需要潜心研究。

  [作者简介] 成岳冲,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