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为何总是提前释放“预期”?

2017年12月18日 13:56   来源:东方网   盘和林

  北京时间14日凌晨3点,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25%至1.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也是继2008年以来本轮加息周期的第五次加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这次美联储加息并未造成国际资本市场上大幅波动。

  从2015年开始,“美联储加息”这个词汇频繁出现在我们的新闻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每次加息,美联储总是向市场提前半年到一年以上时间释放“预期”,每次公布加息之后也公布未来加息预期。

  美联储加息为何总是提前释放“预期”呢?这涉及到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的重要问题。

  金融学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认为,稳定的预期有助于减少金融市场的波动,不确定性的预期往往带来金融市场的大起大落。无须讳言,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特别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的角色,国际大宗商品多以美元为结算单位,加息与否对世界经济影响力巨大,“美联储加息”甚至被视为“经济原子弹”。

  有人将美联储主席的公文包与美国总统的核按钮相提并论,因为加息与否藏着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引擎”的秘密。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经济学教授理查德森表示:“美联储主席控制着影响世界繁荣的最重要工具。如果他/她就利率作出好决策,那么全球数十亿人将因此受益。如果犯了错,全球可能有数亿人将因此失业。”

  不过,美联储加息引发国际市场剧烈波动的同时,在很多时候,美国资本市场及自身实体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后来,美联储也发现了货币政策变化会给经济带来短期巨大波动的危害,之后逐渐引入了预期管理,试图减少对经济的短期冲击。

  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来看,预期管理对货币政策调控至关重要,特别是随着货币形态与金融资产日趋复杂,稳定市场预期对于货币政策调控愈加重要。有国外学者甚至提出,货币政策的精髓就是管理预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影响政策利率未来路径的市场预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当期的政策利率水平本身。

  这就是美联储总是提前与市场“沟通”,提前释放加息“预期”的最根本原因所在。美国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博客上写到:“当我在美联储时,我注意到货币政策是98次会谈,只有2次行动。”对此,有人戏称:“货币政策只有2%靠行动而98%靠嘴。”

  而本轮美联储加息,其原因也是美国早已进入加息通道,而不是什么美国为了薅全世界的羊毛。简单地说,之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联储压低市场利率,购买国债等金融资产扩大资产负债表,现在经济好了,危机逐步解除了,那就缓慢提升利率,减少资产。说到底,耶伦也好美联储也罢,无非是为了解决美国人自己的问题,即资产泡沫、经济过热风险。

  正是因为“美联储加息”会给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市场、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与影响,因此美联储总是提前释放“预期”,与市场“沟通”,其目的就在于引导预期、减少不必要的实质性损害。毕竟,大幅金融市场波动也不符合美国自身利益,此外,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深度融合,金融危机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美联储这种预期管理不仅引导了美国国内实体经济等对加息这一货币政策调整的预期,实际上也给全世界经济体尤其是可能受到冲击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留下了充分的应对时间,降低了其危害程度。中国一系列未雨绸缪的应对策略及结果,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窃以为,利用好这种预期管理,而不是情绪主义的“薅羊毛论”,或许才是美国处于加息通道时期的正确选择。(作者系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