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7年12月15日 07:5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涵和战略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我国经济已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要求就是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彻底改变过去主要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忽视质量效益的粗放式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产能过剩、产品库存,杠杆增加、风险加大、效益低下、竞争力不足等问题,通过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竞争力提升。

  第二,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国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主要工业品生产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但质量效益不高、增长动能转弱的问题变得日渐突出,导致经济增速持续走低,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杠杆率过高问题凸显,积累了金融和债务风险。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有效激励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效率提升,提高供给侧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满足消费结构升级需求,尽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整体效率提高。

  第三,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以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作为核心内容。

  第四,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基础和保障,必须加快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有效,就是要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并最终实现要素配置的优化。微观主体有活力,就是要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好企业经营决策自主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激励企业家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宏观调控有度,就是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效率。实施宏观调控也要顺应市场规律,把握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更多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要围绕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出版,经济日报有删节)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