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为深化党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7年12月12日 11:28   来源:深圳特区报   谭 翀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即不断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需要,使自身的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提条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为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党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A

  执政党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提条件

  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即不断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需要,使自身的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提条件。党自身的现代化建设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为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党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国的现代化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起步较晚,属于“后发”型的现代化;其二,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传统文化惯性强大,现代化道路必须基于这些现实,又必须在发展中超越这些现实;其三,中国近代史的经验告诉人们,洋务运动和资产阶级对西方的模仿都行不通,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中国现代化的特点就决定了其发展机理:需要由强大的、现代化的执政党来主导现代化进程,通过广泛汇集社会资源,在维系稳定秩序的基础上,制定长期和明确的目标,凭借后发优势,不断持续发展,从而最终实现赶超。因此,执政党自身的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前提。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国家现代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崇高使命,并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很好地履行了这一使命。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型的、组织严明的无产阶级政党;成功地把对社会结构的彻底改造任务与争取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最大程度地团结革命力量;脚踏实地地深入到农村变革中去,从而为进一步在整体上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和现代化打下了牢固的社会基础;通过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与现代性有机地融为一体,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柱;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健全了社会主义现代制度体系;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

  B

  执政党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着对现代化的认知,丰富和拓展着中国现代化的深度和广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的口号;在社会主义探索的初期,现代化的面向增加到四个,即“建设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党的十二大报告在沿用四个现代化的同时,把“工业现代化”提至“四化”的首位,并把“高度文明、高度民主”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特征;党的十三大报告进一步将现代化奋斗目标分解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从十六大到十八大,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实现了新的拓展;十九大报告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使得“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

  事实上,政治建设和政治现代化,必然包含了党的建设和党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使命和任务,要求党的建设必须与国家治理有机地统一。党的自身建设推动国家治理,国家治理提高党的自身建设水平,两者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这标志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所当然地包含了执政党自身的现代化,作为正在领导着全体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党, 客观上必然面临着一个如何不断变革自身以适应整个现代化进程的问题。

  C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这一总要求在充分发挥我党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基础上,针对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为进一步深化党自身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统领的提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党建党思想的新论述,它强调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方向、原则、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讲政治是将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自身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经验,是保证党拥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外部环境考验、执政能力考验、改革发展考验仍将是长期复杂和严峻的,“赶考”远未结束,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建设一个团结、坚强、高效的执政党是我党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中国共产党自身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密切相关。没有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不断的理论飞跃, 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国家的现代化最终必将体现于人的现代化,而执政党的现代化则最终取决于党员现代化水平。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9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推进党员队伍现代化,任务极其繁重。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培养干部的优良传统,坚持科学选才、培才、用才,尽可能多地吸纳各行各业的精英群体向党组织靠拢,为各类人才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渠道和平台。

  在现代化的征程上,谁拥有组织,谁将拥有未来。推进党的组织体系现代化,就是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推进党的组织系统和功能的优化。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各类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的制度化水平是执政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党内制度供给能力则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核心能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党内制度建设,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一主题,我党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充分展示了我党自身制度供给的强大能力,开创了制度建党的崭新格局。同时,党的制度建设又是长期和艰巨的,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仅是人民的期盼,更是我党制度建设的应有之义。在此基础上,必须持之以恒严肃党纪,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再接再厉,扎牢制度的笼子,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决定性胜利。

  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紧跟时代步伐,建设学习型政党。通过提升执政党决策的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实现,通过全面协调党与国家、社会的基本关系, 保证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领导,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召唤着中华民族全体儿女同心协力开创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崭新篇章;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则为执政党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行动的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作者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