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规则保驾护航 新职业需要社会共同培育

2017年11月15日 07:5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罗志华

  共享单车运维员、共享办公管家、信用管理师、量化交易员、时尚博主、家庭收纳师、食物造型师、陪跑师、基因检测师、无人机培训师……层出不穷的新职业一次次刷新了人们的想象。中国青年报社日前一项调查显示,85.9%的受访者周围有从事新职业的人,58.7%的受访者在就业时愿意选择新职业。

  新职业既能为社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也是社会创新与包容的试金石。一个创新力强的社会,自然会催生出诸多新职业,社会的包容性很强,愿意呵护新职业并给予其生长壮大的土壤。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很多新职业,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会活力空前高涨,创新驱动能力强大,新业态新模式频频出现。

  可以说,新职业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社会共同培育的结果。这一趋势不仅要保持,而且应进一步强化。

  新职业的产生,既需要有“螃蟹可吃”的眼力,更需要有敢于“吃螃蟹”的胆量。生活质量的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等,给人在职业方面以想象和改变的空间,人们希望生活过得更好,社会服务更加丰富多元,就会对新职业产生需求。只要有人能够看到这类需求,并尝试提供与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一个新职业就可能会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将来在一些旧职业消失的同时,新职业也会越来越多。

  不过,新职业是否可行、能不能普及,也需要社会的包容和参与。过去一些新职业出现后,社会上容易出现反对甚至嘲讽之声,比如催乳师、遛娃师等。如果长期有人反对,下一步的参与就无从谈起,这个新职业就难以发展下去。假如本可以有光明前途的新职业,因其新奇而不受欢迎,甚至因其冲击传统职业、传统管理体制机制而遭到抵制,它就很难成长。此前一段时间,网约车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出租车行业,引发社会广泛争议,限制其发展的呼声一度很高,但欣慰的是,国家有关部门给予了积极引导。

  新职业变成被认可的职业,更需要规则来保驾护航。比如,与共享单车有关的新职业,都与共享单车共存亡,共享单车因停车等规则缺失,影响其存在的合理性,也会影响到与共享单车相关的新职业。许多新职业都面临这样的处境:社会并不排斥它,但它因没有规则而导致从业人员无所适从,甚至自乱阵脚。因此,当一种新职业被证实有必要存在时,就要为其及时制定行业规范,将其纳入监管视野,用有章可循来减少争议。这样才能加速职业孵化,最终将其转化成社会认可度高的好职业。(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罗志华)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