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7年11月13日 07:3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这个判断符合实际,具有重大意义——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我们必须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

  无论是高速增长阶段还是高质量发展阶段,都离不开“发展”二字,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们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特征和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接受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

  记者: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您如何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这一转变?

  李佐军: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阶段的总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聚焦到经济层面,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判断是符合实际的,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年至2010年前后的高速度增长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年均增速达到9.8%;2010年至今的增速换挡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增速由2010年的9.6%调整至2016年的6.7%。随着经济增速换挡接近尾声,中国经济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从经济角度看,这一论断鲜明地阐述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有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这就要求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

  从供给侧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一般性生产要素的大规模粗放投入来实现,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着资源能源日益短缺、环境治理压力加大、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等一系列制约和挑战,通过大规模资金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也受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制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再像过去那样以这些要素投入为主来寻求发展,既没有当初那样的条件,也是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因此,我们必须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记者: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包含着哪些深刻内涵?

  李佐军:无论是高速增长阶段还是高质量发展阶段,都离不开“发展”二字,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不过,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后,我们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不能再把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经济规模的扩张作为主要目标,不能再以GDP论英雄。

  高质量的发展,意味着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推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我们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提升人的健康、寿命、体力、技能、智力等水平,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情感需求、成长需求、权利需求。这需要我们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为每个人提供合适的舞台,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

  高质量的发展,意味着要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提升高质量产业的比重,更多用质量效益的指标来考核评价各类主体。

  高质量的发展,意味着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一是促进要素投入结构的转变,由依靠一般要素向依靠高级要素转变;二是促进增长动力转换,依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记者: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李佐军:首先,要提高质量意识。只有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才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提供高质量产品或服务。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其次,要制定和完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我们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为此要始终重视高质量的标准体系建设;要围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遏制以降低质量为代价的恶性竞争,引导企业突出主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形成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

  再次,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质量经济、效率经济。在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市场中,市场主体只有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只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能提高效益,形成市场竞争力。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我们必须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要大力培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们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