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地,不是农民老有所依的好法子

2017年11月08日 09:45   来源:红网   匡生元

  宁夏平罗县灵沙乡农民马占福将其村里的房屋、耕地、宅基地,退给当地政府,获得了十八万块钱的补偿,他和老伴搬到村里的养老院来养老。据此,11月6日的新京报社论认为,“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探索了农村养老的新形式,更在于这拓宽了农村宅基地的流转渠道,让农民财产获得了更多增值变现的空间”,“‘以地养老’不失为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实现农民老有所依的好办法”。

  这个判断未免过于轻率了。马占福式的“以地养老”根本不是什么农民老有所依的好办法。

  土地,在农村,不是一个人的土地,而是全家人的土地;不是一代人的土地,而是子子孙孙的土地。这是常识。这一代农民老了,能把宅基地、耕地卖掉吗?卖掉了,他们的子孙靠什么生活?除非是两种情况,一是这代农民的儿女不再是农民,成了城里人,永远离开了土地,不靠土地过日子啦。二是这代农民无儿无女,是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否则,农民靠卖土地养老是不现实的,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诚然,现在留守在村子里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一代的农民基本上进城务工去了。但是面对现行的政策和高昂的生活成本,进城务工的农民无法在城里安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城里人。农村依然是他们的根。房屋、宅基地、耕地,依然是他们安身、养命的所在。他们在城里讨不到生活时,可以回到农村,回到家,还能靠承包的土地过生活。20年前亚洲金融风暴横扫“四小龙”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我国经济也受到影响,城市就业率急剧暴跌,进城务工农民在城里无工可做。于是,农民工便纷纷回到乡下的老家。正是庞大的农民工人群有土地可以过日子,才避免了对社会稳定的冲击,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经济的冲击。

  马占福将房子和土地卖掉所得是18万元。据报道,马占福和老伴儿每月的管理费是360元,加上吃饭、电费、买药的花销,每月大概在1000元左右。就以每月千元计算,一年就是1.2万元,18万元可以过15年。过了15年怎么办?并且这每月1千元的开销是基本生活开销。如果碰上了生病那怎么办?据央视报道,马占福每月有135元的养老金,老伴儿马秀兰每月养老金1380元,老两口在养老院的收支基本持平。如果没有这笔养老金,那么专门指望这“卖”地“卖”房的钱能养老吗?何况一些农村人多地少,农民的土地少得可怜。

  农民养老确实是个大问题。但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不能指望农民的那点土地。城里居民怎么解决养老的?城里究竟有多少老人在靠房子养老?城里人的养老金基本上可以养老啊。城里人的养老是以政府的投入为主。农民的养老政府怎么不能加大投入呢?养老,城乡当一体化。

  当然,农民可以将房屋、土地卖掉养老。但这不能当做农民老有所依的好法子,更不能叫好。我在想,倘若我们是种地的农民,而且后辈也是农民,那么我们能将住房和土地卖掉去养老吗?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