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致癌?养生谣言怎么破?

2017年11月01日 09:12   来源:中国网   李晓亮

  科普界有一句名言,大意是说,脱离剂量谈毒性,纯属耍流氓。比如“谣言粉碎机”等一些知名辟谣类账号,经常要反复重申这一点。

  当然,主要是普及一些科学常识,比如电磁、微波、基站辐射影响,比如某些常见食品添加剂的食用分析等等。肯定不能指望民众科学素养,一夜之间暴涨到,可以和科普作家比肩。看到各种媒体“求真”、“较真”、“实验”性质栏目,长年在这类问题上投入不少精力,就能感觉到,民智的开启,是一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

  迂回,但是有效。至少那种朋友圈“养生谣言”,在这种全民性辟谣面前,会渐次减少。可能先是资讯接受有限的父母,一惊一乍转给子女,然后子女被轰炸烦后,也会将辟谣科普信息,转回去反击。这样几个回合下来,常见的谣言骗术,基本都难再存世。

  最怕的是,那些日常注意不到,甚至我们早习以为常的一些盲区,也隐藏着莫大风险隐患,防不胜防。比如,一个拗口生僻的“马兜铃酸”,最近就又搅动江湖。一般人可能都分不清这是个化学还是医学名词。只知从“1类致癌物、肝癌杀手之一?马兜铃酸肝毒性疑云待解”,“食药监总局:肝癌与马兜铃酸有无直接关系尚待证明”(10月31日《新京报》《中国医药报》)这类标题看,这是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而科学和医学界又尚存争议的物质。

  说“又”,是因为马兜铃酸的毒性争议,并非首次引起关注。它在十几二十年前,就被列为1类致癌物,被多国禁用。而国内,也曾数次掀起讨论,每次都是在一些药品特别是中成药,被疑有毒副作用时,马兜铃酸这个名字就会不时闪现。

  最近一次,则是世界权威医学期刊的封面论文,再提“亚洲地区肝癌与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的相关性。之所以样本调查集中亚洲各地,可能是因欧美早已对其有禁令,而东亚地区的中药传统,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有数十种。

  数据能说明问题,而作为主管部门,食药监总局回应,“鼓励科学界进行研究和探讨。食药监职责是确保药品安全有效,我们要根据人们对药品和疾病的认识,及时调整完善监管措施,确保公众健康。”

  这应该是务实的态度。承认“马兜铃酸具有明显肾毒性”,欢迎学界探讨,以及舆论关注,最主要的是,“人们对药品和疾病的认识”会随之变化。真理越辩越明。若说以前有忽视无视,现在显然是正视重视。十几年来,我们的“限用”是调整药材适用部位,选几乎不含它的根茎,案处方药管控,进一步明确风险警示。

  哪怕暂尚无数据显示肝癌与其的直接关系,但是风险管控仍在升级。药企的安全性评价、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持续性监测,违规的要停产,注销批号,淘汰产品。风险监控时刻不放松,组织专家研究采取慎用、限用、停用等风险控制措施。这都是在系统升级安全补丁。

  而食药监部门的官方回应和表态,相较于那些科普或健康类公号,是更广范围更大程度上的风险警示告知。民众只有广泛知悉,才能正确应对。有了知情权,才有选择权。后续的监督和敦促也是随之而来的。食药安全,不靠论文,不靠科普,靠的是公共责任保驾护航,靠的是全民共识、公共监督和良性互动。

  十几年来,不嫌步小,只要每一步都坚实沉稳。从最初无视到风险警示、从慎用到限用到禁用,精准以对,持之以恒,最终公共安全必然无忧。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