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双11”花式打折无须大惊小怪(图)

2017年10月31日 11:13   来源:东方网   杨玉龙

  距今年“双11”还有两周。与往年主要靠拼手气、拼网速的玩法不同,今年“双11”期间,“剁手党”们要想买到物美价廉、心仪已久的产品,还要比拼智力、体力。网友们登录天猫、京东、网易严选等APP或网店发现,今年众商家促销活动的内容纷纷推陈出新,规则更加复杂。(10月30日《北京青年报》)

  预售、定金膨胀金、各类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这些媒体罗列的“花式打折”,只要商家遵规守纪经营,只要不违法,不违背社会公德,就未尝不可。更何况,传统的打折早已不新鲜,即便是实体店的促销也在走多元化道路,电子商家搞出的这些新鲜招数也情有可原。

  的确,有的预售模式存在“坑”,比如,预售的商品必须单独购买;用“券”限制多,既不明示也不同意退款;优惠券限制人数,又公布名单,过程不透明等等,这些销售陷阱让人难防。但是,笔者以为,对庞大的电商队伍而言,这样的现象是“个案”,并非“主流”,并非所有的商家都坏到极致,完全没有必要把网购环境想的太复杂,。

  一个现实是,近些年,我国电子商务呈现出“爆发式”发展。比如,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6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从2.42亿人增长至4.67亿人;电子商务交易额从8.1万亿元增长至26.1万亿元。并且,今天的电商的竞争,已从拼货品、拼价格、拼快递速度转变为拼融合、拼生态、拼创新和拼数据。

  如果网络消费环境是“步步为坑”的话,也定然取得不了上述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再如,国家发改委曾在《2016年“双十一”网购节综合信用评价报告》就指出,网购节真打折已成共识,并且打着“降价促销”旗号实际加价销售的商家行为基本杜绝。可以说,伴随着国家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让消费者放心的网购环境已经构建起来。

  当然,这也不排除一些商家借机动歪脑筋。规避促销之“坑”,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消费警示,让公众熟知一些常见的消费陷阱;另一方面,商家也应自律,即便推出花式打折,不妨多些贴心之举,少些华而不实的噱头;再者,对消费者而言,科学理性消费最重要,既避免买买买之后的悔悔悔,更应在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敢于依法维权。

  因此,对“双11”狂欢节中的“花式打折”无须大惊小怪。更何况,在资讯如此发达的当下,消费者上当后,一个帖子发到网上,即便执法部门不介入,也会引起全民吐槽,商家颜面尽失不说,恐怕也可能会遭到灭顶之灾。精明的商家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故此,唯有各方恪守规则,狂欢节的背后才是皆大欢喜。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