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将至 享受促销打折还得拼智力?

2017年10月31日 09:35   来源:北京晨报   

  距今年双11还有两周。与往年主要靠拼手气、拼网速的玩法不同,今年双11期间,剁手党们要想买到物美价廉、心仪已久的产品,还要比拼智力、体力。网友们登录购物APP或网店发现,今年众商家促销活动规则更加复杂。预售、定金膨胀金、各类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网友们纷纷吐糟:没有奥数功底已不敢应战。(10月30日《北京青年报》)

  花式打折实为隐形欺诈

  报道称,去年,国家发改委受理涉及“双11”网购节的投诉案件中,促销优惠不实是消费者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占比62%,主要包括优惠条件限制多、优惠承诺不兑现、保价承诺不保价等。基于此,在今年“双11”前的促销大战中,电商纷纷摒弃了“先涨价后打折”等简单粗暴的促销方式,继而玩起了“预售”等“花式打折”模式,既让消费者深陷其中,也让监管防不胜防。

  “花式打折”暗藏消费陷阱,如商家预售模式“坑”不少、红包种类繁多记不清用法、限时促销并不在保价范围、优惠券不点击不生效等。

  解剖“花式打折”,主要存在三种消费陷阱。其一,预售的商品必须单独购买,无法合并订单,获得优惠幅度并不如想象的大。想要得到优惠,需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凑单”,实际上并未省钱。其二,用“券”限制多,既不明示也不同意退款。最“坑”是预售的“满599元减100元券”,需要网友支付9.9元购买。其三,优惠券限制人数,又公布名单,过程不透明。例如,商家规定前300件定金翻3倍,如定金25元当作75元使用,尾款只需付173元即可得到价格248元的某产品。上述种种,均为不实促销,涉嫌隐形价格欺诈,踩了不正当竞争的红线。

  可见,治理不实促销痼疾,不能依赖于电商自律。工商等部门应以打造和培育“双十一”消费时点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对网购平台的监管力度,清除抑制消费的障碍,提升民众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花式打折”等欺诈行为,改善消费环境。只有维护了消费者权益,网络经济才能更加体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通过消费安全得到提升。(张西流)

  无须大惊小怪

  的确,在一些商家的经营理念中,预售模式的“坑”不少,比如,预售的商品必须单独购买;用“券”限制多,既不明示也不同意退款;优惠券限制人数,又公布名单,过程不透明等等,这些销售陷阱存在。但是,笔者以为,对庞大的电商队伍而言,这样的现象是“个案”,并非是“主流”,别把网购环境想的太复杂,并非所有的商家都是坏到极端。

  一个现实是,近些年,我国电子商务呈现出“爆发式”发展。并且,今天的电商的竞争,已从拼货品、拼价格、拼快递速度转变为拼融合、拼生态、拼创新和拼数据。如果网络消费环境是“步步为坑”的话,也定然取得不了现在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国家发改委曾在《2016年“双十一”网购节综合信用评价报告》中就指出,网购节真打折已成共识,并且打着“降价促销”旗号实际加价销售的商家行为基本杜绝。可以说,伴随着国家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让消费者放心的网购环境已经构建起来。

  当然,这也不排除一些商家借机动歪脑筋,规避此,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消费警示,让公众熟知一些常见的消费陷阱;另一方面,商家也应自律,即便推出花式打折,不妨多些贴心之举,少些华而不实的噱头;再者,对消费者而言,科学理性消费最重要,既避免买买买之后的悔悔悔,更应在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敢于依法维权。

  因此,对“双11”狂欢节中的“花式打折”无须大惊小怪。更何况,在资讯如此发达的当下,消费者上当后,一个帖子发到网上,即便执法部门不介入,也会引起全民吐槽,商家颜面尽失不说,恐怕也可能会遭到灭顶之灾。精明的商家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故此,唯有各方恪守规则,狂欢节的背后才是皆大欢喜。(杨玉龙)

  削弱了打折诚意

  分析“规则复杂”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为了增加消费黏性,也就是消费者要想拿到折扣,需要不停购物,购更多的物,还有一种,则可能是虚假打折的升级版。具体地讲,由于“虚假打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商家再想通过技术含量低的价格虚标等方式忽悠消费者,已经越来越不具有可能性了,遂通过复杂的规则达到“虚假打折”的目的。

  并不否认,有一些商家可能出于增加消费黏性的考虑,想吸引消费者更多消费,并非有意忽悠消费者、欺骗消费者。但要看到,无论基于何种考虑,都在事实上增加了消费者负担,降低了消费者满意度和获得感。在市场上,最不能得罪的就是消费者。倘若因此引发消费者厌恶,很有可能毁掉这个来之不易的“消费时点”。

  繁杂的打折规则消解了方便度,拉低了实惠度。这也决定了复杂的打折规则势必不得人心。消费者有着“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商家不能提供这样的服务,或者提供的服务不能让人满意时,“双11”又会有怎样的发展?也是不言而喻的事了。

  由此不难看到,规则复杂削弱了“双11”打折诚意。这一现象如果得不到重视,“买个百十元的东西,得花几个小时研究各类规则”,消费者很有可能认为复杂规则是虚假打折的升级版,最终会影响到“双11”的发展。要想生意做得长久,就应该以消费者之心为心。从这一意义上讲,“双11”打折规则应该做减法,让“简单粗暴的直接打折”成为主流。(毛建国)

  促销需要简单的实惠

  “双11”之所以火爆,一是因为便宜,二是因为便捷,两者只要失去一样,顾客必然相应流失一部分。因此,“双11”期间商家促销,大概不会公开伤及这两个产生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但不公开不代表暗地里不这么做,今年的一些促销活动,一是损害到便捷,二是涉嫌虚假打折,若照此发展,“双11”在消费者心中受欢迎的程度必然会受到影响。

  在笔者看来,“双11”促销有三种境界,最高的境界是,打折实实在在不玩虚招,且操作十分便捷,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这种脚踏实地的做法虽然不利于获得最佳的销售业绩,却能够累积口碑,久而久之,就会对消费者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只要有好的口碑,来日方长,赚钱的机会多了。

  第二种境界是,不想打那么大的折,但也不欺骗消费者,本分实在,有一说一,虽然消费者会有所遗憾,却也能理解和接受。由于网店比实体店的运营成本低得多,价格上仍具有很大的优势,只要诚信让利,仍然会立于不败之地。

  最差的一种境界,就是不想打那么大的折,却偏偏装出一副打大折的样子。“双11”促销搞得那么复杂,不管商家的动机如何,事实上会导致消费者得到的实惠大幅缩水,操作也变得比较复杂,最终折腾了半天,消费者或许只会发现,商家不过是给自己画了一个饼而已。

  商业最应该讲诚信,而给予消费者简单的实惠,则是讲诚信的一种体现。把打折搞得很复杂,稍不注意就会失去得到实惠的机会,明眼人很容易就能看出,这样做实际上是为打折设障,目的在于减少打折让利,不诚实不说,还很折腾人,甚至给人以受愚弄的感受。消费者悟出了其中的道理,空欢喜的人多了,就会对商家累积起不良的社会观感,说不定来年一部分人就会“用脚股票”。

  电商若是街头小贩,只求骗人一次,这样做的确可获巨大的眼前之利。但电商毕竟不是小贩,生意还得长期做下去,因此虚假打折甚至挖坑的事最好别做。此外,即使有让利之心、无虚假之意,促销也应该给予消费者简单的实惠。(罗志华)

  ●三言两语

  “没有奥数功底不敢应战”的促销手段,或多或少地存在格式条款或欺诈情节。

  ——刑明

  不论是普通的消费者,还是狂热的“剁手”一族,在“双11”电商大战来临之际,都应该紧紧把握住一个清醒的认识,即商家套路越深,消费者越要小心谨慎。

  ——乔英杰

  如果促销活动太复杂,优惠券变成数字“陷阱”,就会挑战消费者的耐心和信任,弄不好就由粉转路。

  ——胡闻

  促销可以有花样但别耍花招,假实惠换不来消费者的真青睐。

  ——侯坤

  商家应看到消费行为、消费心态的变化,别总是停留在打折促销阶段,要适应新时代的消费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优质优价商品和服务。

  ——江德斌

  监管部门更应尽到职责,严惩那些无视诚信,存心欺诈的无良商家,让消费者能够省心地购物并享受到真正的实惠。

  ——史洪举

  “双11”促销可以复杂,但别忽悠。用复杂规则绕晕消费者,蒙得了一时,蒙不了长久,迟早会被消费者“用脚投票”,唯有诚信经营、薄利多销才是正道。

  ——张淳艺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