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一小步能否为竞赛市场趟开一条路?

2017年10月30日 14:54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

  昨天(10月29日)有媒体报道说,困扰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多年的“球鞋顽疾”,被一纸特许令解决了。所谓“球鞋顽疾”,就是此前赛季某些CBA球员因为个人签有商业广告合同,所以在上场比赛时的用鞋与CBA赞助商指定用鞋的品牌不一致,因此屡屡在赞助商、CBA官方、球队以及队员之间发生龃龉、纠纷乃至影响比赛进程和比赛结果的情况。上述消息称,在CBA新赛季中,广东队的易建联、辽宁队的郭艾伦将被获准穿着与CBA赞助商指定品牌不一致的其他球鞋上场比赛。

  类似所谓CBA赛场上的“球鞋顽疾”,远不是CBA所独有。实际上,在其他项目的赛场上,尤其是在集体项目中,除了队服以外,还不止“球鞋顽疾”,什么护腕、护肘、护踝、束发带、乃至小饰物等等,都有所谓“顽疾”的现象存在。不仅如此,甚至越是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这种顽疾就越是高发、频现。以往,包括CBA在内,对此“顽疾”似乎都没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要么强制性地一刀切,罔顾队员价值,禁绝一切项目赞助商以外的队员个人商业活动,导致运动队整体价值的缩水,项目也缺乏持续长久的支援;要么约束无力,变相放任,由此损害项目赞助商的权益,以致项目赞助的蛋糕越做越小,最终“作死”了项目。

  当今世界,市场化是体育竞赛项目发展的不二之选。体育项目的市场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体育项目的价值化,也就是将体育竞赛项目中的一切可用价值衡量的因素明码标价,出售给需要这种价值的买家。在这个大前提下,要将项目、尤其是集体项目整体价值最大化,根据现有市场化的经验,既不是禁绝所有队员变现自己个人价值的商业行为,也非反过来放任所有队员去各自变现自己的价值,而是依据一定旨在使项目发展最大化的规则,在这两者之间达到某种平衡,在大体实现项目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项目经营方、赞助商、运动队、队员等相关各方多赢的局面。

  当然,体育项目的市场化,只是市场化运作的可见结果。达至这个结果,既需要一定程度的市场化机制,也需要与这个机制相适应的运作机构。如果只有市场化的壳,表面上热热闹闹,而无市场化的瓤,内里还是按老套规则行事,那么,体育项目的经营及其结果就仍然停滞在以政绩最大化为项目经营目标的既定轨道上。这实际上也是以往一些运动项目的管理者禁绝一切队员变现个人价值的商业活动,不顾项目长远发展的体制性原因。

  由此,CBA在队员个人价值变现与项目整体价值最大化之间实现平衡的一小步,能否为其他运动项目终结上述种种“顽疾”趟出一条可行的路来,还有待于观察。这种平衡,说到底就是建立一种机制,将队员、运动队、项目经营者或管理方以及项目和队员个人的赞助商的利益绑定在一个计算平台上,以多方共赢的结果为设定标目并据此调整各方利益。在此,运动项目发展的最大化,当然是优先设定的目标。没有运动项目,就没有队员体现价值的平台;没有对运动能力突出队员价值变现的正向激励,队员提高运动能力的动力就不充分,项目发展就受限制;项目发展前景不明,市场效益不好,赞助商就后继乏人……

  从上述报道看,CBA的“特许”规则是在对这些问题有比较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报道说,今年CBA的最大赞助商中国人寿正是在姚明的商请之下,才将资金从其本人(代言)上转投到整个项目中的。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