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暖订单”的行善模式值得复制

2017年10月25日 13:32   来源:东方网   罗志华

  “麻烦小哥一定送到,尽快!天冷不知道那个人有没有吃饭,中午就看到他在那了!”22日晚昆明主城区正下着冷雨,得胜桥豆花米线莲花池店接到的外卖订单上的备注却格外暖人。这个订单背后,是一场温暖接力:给流浪者订餐的男生、“擅自”加餐的餐馆、优先送餐的外卖骑手。(10月24日《春城晚报》)

  假如只是就事论事,这件事也很值得探讨。给一位流浪者订外卖,无疑是人间温情的一种体现,无论是这位学生,还是餐馆老板和外卖小哥,其表现都值得点赞。这种正能量正是社会所需,希望更多人今后在看到弱势者时,能够像他们一样激情发挥,为弱势者送去他们急需的帮助和关爱。

  但一次激情发挥容易,每次都能做好就很难,一位流浪者得到“最暖订单”是他运气好,更多流浪者都有机会得到类似订单,才是弱势者之幸,是社会之幸。这件事无疑值得我们感动,但在感动之余,更应该思考,一次偶然出现的行善行为,是否可以经过改良后,形成一种成熟的模式,然后加以复制和推广呢?

  从行善者的角度来看,这种行善方式更容易实施,更简捷明了。因为发现弱势者比较容易,而利用手机点餐,也称得上是传统的行善方式与互联网的一种结合,使行善者感到很方便,很好操作。从接受帮助的一方来看,不少人当面接受他人施舍时,多少会显得有些难堪,假如由第三方出面,接受施舍就会显得自然得多,这种方式实际上顾及到了弱势者的尊严和面子。因此,这种行善模式具有诸多好处,为社会所需。

  此外,几年前社会上出现“待用快餐”等行善模式,有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着这一模式,这样的“一饭之恩”给予了很多人以温暖,此模式值得继续推广。同时也要看到,几年来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当前网络点餐已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在此背景下,“一饭之恩”也存在与时俱进的机遇和空间,在这方面,“最暖订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当然,这一模式也可能面临一些有待克服的问题,比如外卖若送给点餐者本人,点餐者就可以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把关,但点餐给流浪者,谁来验收食品就是个问题,食品质量不能寄托在餐馆老板和外卖小哥的好心之上,合理的规则才是质量的最佳保证,是这种行善模式是否值得复制的最大因素。为这一模式制定一套好规则,使“最暖订单”能够更加普遍,是一件值得尝试的事情。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