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抢课“大战”战败的是惰性教学

2017年10月20日 21:46   来源:东方网   丁慎毅

  新学期开学,许多学校都会上演轰轰烈烈的选修课抢课“大战”。待到选课结果公布之后,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记者进校园调查发现,易得高分、易通过考试成为不少同学的选课标准选修课,选分数还是选兴趣?(10月19日长沙晚报)

  大学生偏爱易得高分、易通过,对评奖学金、找工作有帮助的课,没毛病,必须理解。从全国来看,今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0%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大学生功利性选课情况普遍存在,好拿学分(61.8%)、实用性强(51.7%)、易得高分(46.0%)是大学生选课的主要依据。还有网友集体协作,整理出了系统、完整的选修“攻略”。以某院校的公共选修课攻略为例:“汉语言文学:每节课点到,交笔记,考试手写,分数还老低,最好不要选,除非你挑战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与求职就业课是双语教学,英语试卷,大家选的时候要慎重。”“中国传统文化:你老人家最好别迟到,别旷课!这个哥对迟到旷课严打!”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有些老师为上课而上课,不去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接受方式来研究怎样把重要性寓于趣味性之中,没办法了就采取最简单粗暴的考勤办法,比如,不得旷课,无故旷课两次选修成绩将会不及格;在课堂上上交手机,必须认真做好随堂笔记等。看起来这本是大学应有的治学精神,却引起了学生们的纷纷退课,或者出现了替课族。结果是,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学期末突击备考。

  而在一些高校,同样一些看起来枯燥的课为什么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去听,而且教授还成了网红呢?这就需要教师和学校在教学方式上予以反思。

  比如,作为中南大学最火的选修课之一,中南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副院长徐海主讲的《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每学期都成为学生哄抢的课程;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邹振东,把两个班160多人,虚拟为两个节目公司,白天上课的是阳光班,竞争对象是光线传媒;晚上上课的是星光班,竞争对手是灿星公司。还组建了两个导演组,试一试真人秀节目,效果好的不得了;浙大数学教授苏德矿,能把微积分理论和生活里的段子结合起来,讲到兴起,还能唱歌助兴。他还擅长将抽象的数学原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出为人津津乐道的“矿爷哲学”;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的教授苗军是现当代文学教授,他不只是造型给力,而且上课道具超多,菜篮子、水桶、礼帽、扑克牌等都有。有时兴致来了,教授还会在课堂上来段评书、单口相声,甚至是freestyle(即兴说唱)……所有这些都使逃课族成了抢课族。

  选修课的开设应该以紧贴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为课程开展为支撑点。课程的重要性与趣味性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如果因为教师的教学短板而把这两种作用人为的割裂开来,只能摁下葫芦起来瓢,总是做不到学生心坎上。高校要在尊重学生选择权的基础上,像搞科研一下,组织团队研究每一门课的教学艺术。只有这样,选修课抢课“大战”才不会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