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海外资产管理不可片面追求收益

2017年10月18日 11:01   来源:环球时报   梅新育

  “2016年我国境外资产总额5万亿美元,1.3亿日本人需要辛苦干整整一年才能挣到,厉害了我的国!”近日,不少人都被这样一条信息所吸引,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问题:这个资产规模是否足够大?收益率高不高?

  根据《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2016年末中国国际投资资产总额为48102亿美元,在世界各国中,这样的海外资产规模非常可观。也许有些读者觉得中国海外资产“仅”相当于日本一年的GDP,似乎并不算多。但我们要明白日本毕竟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中国的GDP也是到2010年方才超越日本。

  再看中国海外资产管理的原则。一国管理其国际资产时无非追求三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而国际资产构成类别多种多样,不是每种资产都应当以收益性为首要目标。其中,官方储备资产属于保证一国宏观经济稳定的资产,又是非国际货币发行国基础货币投放的准备,因此必然以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先,不能过度追求收益性。而且,在世界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变动中,在持续的景气阶段,官方储备资产管理者可以适度提高收益性目标;在持续的低增长时期,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可能面临流动性紧缩压力的环境下,官方储备资产管理者就需要适度降低收益性目标而更多追求安全性、流动性了。

  不要忘了,最近这两年中国遭遇了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冲击,只是今年采取了强有力措施方才扭转外汇储备萎缩趋势,实现了外汇储备“八连涨”,对稳定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市场预期发挥了关键作用。无论是政府的监督者,还是社会公众,在评价官方储备资产管理时,都需要明白上述道理。

  即使在加大追求收益性权重的非储备资产中,我们也不能单纯片面追求收益性,贸易信贷就是这样一类海外资产。这部分资产最主要的功用是促进我们出口贸易,进而保证我们国内生产,不能单纯追求利息之类的收益。而且,贸易信贷中相当一部分是赊销形式的应收账款,或是进口预付货款,也是没有利息收益的。

  有些人可能会把赊销、进口预付货款视为单纯的市场地位虚弱表现,实际上这是国际通行的、重要的市场开拓手段。改革开放初的十多年,日本、西欧商品在中国市场较美国商品更加成功,甚至许多日本品牌成为某一类商品的代名词。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日本、西欧厂商更成功地运用贸易信贷工具打开了中国市场。既然如此,今天我国借助这一工具开拓全球市场,又何必贬低?(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