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快递业对公共安全的挑战

2017年10月11日 08:47   来源:环球时报   王宏伟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快递行业是一个推动流通方式转型和消费升级的重要服务产业。一方面,快递业的发展给社会公众带来巨大的便捷;另一方面,快递业的发展也伴随着难以控制的流动性风险,给公共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

  在国内外,快递被用来实施制毒贩毒、实施恐怖袭击、报复社会等案件屡见不鲜。2015年国庆前夕,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县城及周边地区发生17起快递包裹连环爆炸事件,造成多人伤亡。犯罪分子之所以利用快递业作案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可以使用虚假名字或不写名字,规避公安机关的侦查、打击;二是快递费用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三是犯罪分子因不直接实施犯罪而减轻心理压力。

  国家有关部门也通过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全这三种方式不断加强对快递业的安全监管,但安保效果依然堪忧。主要是安全与效率存在矛盾,企业可能枉顾安全、一味求快,不去落实核对顾客身份证、查看包裹、进行安监机器扫描等制度。顾客出于隐私防护的需要拒绝交货查验,企业为留住顾客也会顺水推舟。此外,快递企业进入门槛低、人员流动性大、素质相对低,寄递物品在较长的流通链条中存在被夹带危险违禁物品的风险。快递员工也可能为报复企业而人为破坏。此外,一般社会公众也缺少安全意识,对接收物品的警觉性不足。

  现代社会是个液态化社会,充满流动性风险。许多流动性风险超越行政边界的局限,表现为跨境性流动风险。以京津冀为例,三地本就山水相连,加之协同发展战略的推动,时间与空间进一步受挤压。北京是首都,重大会议、外事活动常在此举办。京津冀三地应以“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理念,构建三地快递业安全风险协同治理的网络:

  第一,地方政府必须建立标准化、一体化的快递业安全监管体系,摒除“一亩三分地”思维局限。对无视安全规定的企业,执法部门应予以重罚。地方有必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改变快递业安全“借法执法”的尴尬局面。

  第二,地方快递行业协会要密切合作,加强行业自律,并保持相互交流与沟通。同时,督促快递企业摆正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识别安全风险、处置的能力。此外,快递行业要配备标准化的安全设备,培育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同时,快递企业在员工招募的环节要进行安全背景的审查,防止“堡垒在内部被攻破”。

  第三,地方邮政、公安、国安、交通、应急等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制订应急预案、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开展联演联训等措施,提升因快递业引发的跨区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第四,加强快递安全知识、技能方面的宣传,形成“自己安全由自己守护”的观念。(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