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08月31日 13:35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刘远坤

  [摘 要] 贵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因地制宜,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符合贵州实际的针对性措施。贵州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从供给侧发力,更要向市场侧拓展。

  [关键词] 贵州农业;供给侧改革;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交通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前提。通过足足十年持续不懈的艰苦努力,贵州已初步建成西南陆路交通枢纽,提前进入了高铁时代,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市州有通航机场。贵州正致力于把贵阳建设成米字形高铁网络中心。目前投入营运的高速公路5400多公里,在建约2000公里,还将再建设2000多公里,力争2020年达到1万公里,建成全省蜘蛛网状的高速公路网。贵州2017年将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通客车,一半以上的村民组通硬化路,将再用两至三年时间实现组组通硬化路,便捷的交通使贵州步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也为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了可能。可以使贵州干净的空气、干净的水、干净的土壤成为产业发展的巨大优势,可以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围绕着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和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目标,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贵州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之路”的指示精神,贵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两端同时发力。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都以市场为引领,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既在供给侧优化,又在市场侧扩张,既促进经济发展,又强化生态功能。

  首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使农村增绿、农民增收。贵州从6840万亩耕地中,将坡度在25度以上和坡度在15至25度的重要水源地共2222万亩从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调整为退耕还林,可使贵州的森林覆盖率提高8.3个百分点,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既促进生态建设,创造更多更好的绿水青山,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达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双绿双赢目标。2014年至2016年,贵州已经实施退耕还林707.4万亩,有力促进了刺梨、茶叶、核桃、板栗、构树、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刺梨是贵州独具特色的产业,冠有维C之王、富含抗衰老的首要物质人体清道夫SOD,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在退耕还林带动下刺梨面积已发展到159.52万亩,准备发展到200万亩,已有加工企业30多家,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和完整的产业体系。茶叶是贵州得天独厚的优质产品生产优势产业,目前面积已近700万亩,全国第一,我们将在增加绿色有机茶生产基地比例、保持质量上乘的前提下,在品牌培育、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上下功夫,努力把茶产业做大做强。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100万亩,上下游产业已有雏形,一些县已基本形成农业主导产业,比如我们的赫章县已有核桃150万亩,开发核桃系列产品发展势头良好。全省已有板栗30多万亩、构树10多万亩,一些地方板栗加工产品销往韩国日本,有的地方种植构树发展养殖业带动农民增收脱贫致富,板栗和构树已成为一些地方的农业新兴产业。中草药是贵州的古老优势资源,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全省中药材种植和野生中药材保护抚育面积已经超过550万亩,产业增长迅速,年均增长16.9%,是贵州大健康产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准备到2020年,发展到700万亩,为中药产业提供优质原料保障,让我们的中草药在拯救中医中发挥重大作用。

  其次,在农业产业结构内部,贵州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加大养殖业与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对长期供应不足的畜牧产品和水产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产品供给。我们确定了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牛羊和家禽,积极开发水产品的畜牧业和水产品发展思路。以规模化专业化引导生猪生产,引进国内多家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带动生猪发展,生猪存栏量、出栏量、猪肉产量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发展迅速,猪肉产量占肉类产量的80%,使生猪生产和发展、保障供应上了一个新的水平。利用贵州天然林草生长季节长产量高质量好且为有机产品、农作物秸秆丰富、牛羊产品质量优的特点,大力发展牛羊产业,养牛养羊并延伸产业链。牛羊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旋律,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不断显现。家禽养殖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带动农民增收脱贫致富方面见效最快,但必须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中间起核心作用,我们通过引进和培育家禽养殖经营主体,迅速扩大家禽养殖规模,带动农民增收,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仅2017年贵州在发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中,各地一季度末家禽存栏增加到8709万只,出栏量达到了2578万只,禽肉产量达4.2万吨,增收10多亿元,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贵州水资源丰富洁净,尤其值得从供给侧发力的是开发利用从地下水自流出的天然冷水资源。近几年我们依靠冷水鱼研究科研院所,引进和培育冷水鱼养殖开发经营主体,鲟鱼、三文鱼、娃娃鱼等特种养殖增长迅速,其他普通淡水养殖如罗非鱼等水产品都增殖很快,2015年贵州的水产品产量是2010年的2.3倍。2017年,华大基因在贵州试验示范集装箱养鱼,前景看好,前途光明。

  最后,在贵州一直处于农业传统优势的种植业中,我们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猛力,高强度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通过“十二五”的努力,我们已经把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从60 : 40调到了40 : 60。蔬菜种植供应是贵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又一个重点,也是贵州向省外各地提供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一个亮点,因为贵州没有高温酷暑,种菜很少打农药,很多地方不用打农药,蔬菜安全品质好,仅2017年全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各地就种植蔬菜1307.4万亩,既可向国内市场提供绿色安全优质产品,又可带动农民增收和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在春季攻势中,单是食用菌生产就新增了10万亩,充分利用了贵州的气候和资源优势,扩大了市场供给份额,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贵州辣椒种植面积2016年达到了493万亩,全国第一,为老干妈和虾子辣椒市场筑牢了基础,已逐步成长为贵州农业的重要产业。特色粮油经销也得益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贵州的薏苡、苦荞、芸豆、芭蕉芋、油茶等开发利用发展很快,市场前景看好,仅薏苡的开发,2016年就种植71万亩,开发全产业链产品的企业30多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已成为全国及周边国家最大的薏苡种植、加工集聚区和产品集散地。火龙果、猕猴桃等水果种植也因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迅速发展。目前火龙果已种植10多万亩,已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省份。猕猴桃除了销往国内不少地区之外,已经开始打开泰国等东南亚市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贵州还催生了多彩的乡村旅游新业态。贵州是地球的盆景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多姿乡村景观旅游把农村种养业、加工业、服务业连为一体,第六产业迅速发展,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帮助了农民增收致富。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贵州省的六盘水市创造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经验,激活了沉睡的农村资源,盘活了社会资金,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正朝着培养股份农民的方向发展。六盘水市盘县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是“三变”改革的发源地,涉及6个乡(镇)8个村,18000户64000人,8个村成立联村党委、由公司和合作社按“三变”改革,把老百姓的所有资源全部折价入股、经营分红,2012年“三变”改革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至4000元,2013年起实施“三变”改革,到2016年核心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4000元提高到14600元,其他7个村农民收入从2012年的3000元提高到9570元。2016年,贵州已在整个六盘水市和其他市州的17个县示范推广这项深化农村改革的成果,涉及140个乡镇,1016个行政村,人口304.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8.2万人。1016个试点村通过“三变”改革获得收益16.6亿元,141.84万农民成为股东,入股农民人均增收1170元,帮助11.1万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试点村集体经济收入共6490万元,平均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6.4万元,很多村集体经济由过去的空壳村变成了积累村,“三变”改革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农民资源资金能进入市场流动,培育股份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脱贫致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伴随着贵州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极大改善,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贵州的农业发展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十二五”期间,贵州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全国的排位,已由第22位上升到第17位,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也由“十一五”期末的13.7%提高到了“十二五”期末的15.6%,增加1.9个百分点。农业对国民经济不但起到了稳基础压仓石的作用,而且起到了直接加快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而同期我国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则由10.2%下降到9.0%,比重降低1.2个百分点,这也说明贵州省二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

  几年的实践经验证明,贵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因地制宜,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符合贵州实际的针对性措施。贵州过去由于交通闭塞,农业生产缺乏市场流通的基本条件,只能生产贵州百姓自身生活的基本需求产品。现在流通条件大改善之后,贵州不能再生产自己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越条件,生产更多的贵州山珍产品,坚定不移走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发展之路,向大市场提供大量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尤其是中高档农产品。贵州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从供给侧发力,更要向市场侧拓展。向供给和市场两侧同时发力,贵州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会更加显著。

  [作者简介] 刘远坤,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