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海底捞三个小时就打败了舆论和公众?

2017年08月28日 08:22   来源:中国网   谭浩俊

  可能连海底捞自己都没能想到,一封致歉信和7条处理通报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和影响,能够让完全沸腾的舆论瞬间静下来,甚至获得了很多的点赞。要知道,25日上午,两家门店被爆出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舆论的震惊之情和谴责之声还十分严重和严厉。仅仅过了3个小时,就在致歉信及通报声中重新选择站边了。特别是点赞者,更是让我们哭笑不得。

  我们说,企业出现了产品质量和卫生条件方面的安全问题,迅速采取措施,化解风险,平息舆论,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也是必须的。否则,企业就会面临灭顶之灾。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事件的发生,能够真正把产品质量和卫生条件完善起来、提高起来,不要再发生类似问题。

  而就海底捞来说,尽管动作很快、手脚也很麻利,但是,绝对没有达到可以点赞的程度。我不知道,这些点赞者,到底是海底捞请的“舆论杀手”呢,还是给一点温暖就会浑身瘫软者。如果是前者,那么,对海底捞来说,所谓的致歉和处理,都是不真诚、不诚恳的,是假惺惺的,是必须受到更大力度指责和谴责的,是有关部门必须更加严厉处罚的。如果是后者,那只能说明消费者自己不争气,没有对食品安全的高标准要求,而是得过且过,只要不立马吃死就行。

  事实上,食品安全工作能否抓好,能否真正让每位消费者满意,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努力,需要监管部门扎实的工作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也需要消费者的自我觉悟和清醒,需要消费者与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如果消费者自己对食品安全都麻木不仁,都得过且过,给一点温暖就融化,那么,企业也就会将其当作软肋,不重视食品安全,而会把食品安全的重点放在出了问题以后的公关上。

  而从海底捞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冰火两重天的遭遇来看,部分舆论和公众真的没有多少立场,没有多少原则。想一想,一封致歉信和处理通报就能让他们在几小时内态度发生根本性变化,那对食品安全的容忍度还在哪?企业还有必要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吗?自己对食品安全的底线都放到水平线以下了,还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把底线放高呢?对海底捞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除了用眼睛来观察、用监督来注视之外,真的没有任何理由在现在就给他们点赞,海底捞也没有被点赞的资格。至少,现在没有。

  正如有的网友所说,希望点赞的人不仅这几天要狂吃海底捞,以后也要狂吃海底捞。或许,海底捞还会给他们打个折呢?给点赞的人打折,是完全应该的。想一想,多大的危机,就这样被公关和攻关了,还获得那么多的赞。这些点赞的人,难道不是海底捞的恩人和功臣吗?

  只是,如此的态度180度大转弯,对强化食品安全工作可能没有一丁点好处。尤其对其他企业来说,既然公关具有如此大的效力,又何必在乎食品安全问题呢?又为什么不能在发生问题时也来个危机公关和攻关呢?

  对舆论和公众来说,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只有保持“零容忍”,才有可能将食品安全工作真正抓好。如果我们自己的底线也一降再降、一放再放,食品安全就不可能有保证。实际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底线越高、标准越高,对企业的要求就会提高,对监管部门的要求也能提高。几个提高加在一起,又怎能不推动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呢?

  一纸致歉信和处理通报就将舆论和公众打败,只能说明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底线放低了。而这,决不是一个好现象、不是一个好消息。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