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治理绕不开那辆乱停的单车

2017年08月23日 08:41   来源:北京日报   胡宇齐

  诸多城市不约而同按下“暂停键”,颇有些转折点的意味——跑马圈地的“上半场”必须结束,如何停止野蛮生长、涵养规则意识、提升用户体验,将是“下半场”制胜的关键。“政府之手”有力起来、企业积极响应、市民主动配合,每一个人、每一座城才能多享共享单车之利、少受其扰。

  继杭州、南京、广州等城市禁止新增投放之后,8月18日,上海出台“最严共享单车限制令”,要求各家暂停新增投放,并加强清理违规停放车辆;若企业违反要求,则可能被作为严重失信行为纳入征信档案。限令接连而至,释放出强烈信号:共享单车“摊大饼”式的疯狂扩张已行至十字路口,是时候调整规则、更新模式了!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出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并跻身“新四大发明”之列。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享单车投放总量约1500万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作为“必争之地”占了大头。共享单车迅猛蹿红,明显不只因为共享概念蹭上了新经济的热点、单车出行唤醒了人们的温暖记忆,还在于它以“互联网+”的创新方式低成本地方便了短途出行,填补了既有交通体系的空白。三五公里的距离,步行太远,公交得等,打车太贵,地铁未必“点到点”,“扫码就走”的共享单车堪称不二之选。数据显示,二季度全国城市拥堵出现下行拐点,其中不乏共享单车的功劳。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共享单车在为城市疏堵的同时,也没少添堵。一路骑来,共享单车遇见了太多管理议题:由上私锁引发的诚信讨论、由损毁严重引发的维护难题……而最严重的,则是“单车围城”下,乱行乱停乱放加剧的交通混乱。回想起来,共享单车大红大紫不过多半年,满坑满谷也才几个月,从人见人爱的新事物,到令人头疼的麻烦事,这一过程何其之快!此番,诸多城市不约而同按下“暂停键”,颇有些转折点的意味——跑马圈地的“上半场”必须结束,如何停止野蛮生长、涵养规则意识、提升用户体验,将是“下半场”制胜的关键。

  治乱讲究对症下药。共享单车之乱,是多种因素错杂交织的结果。提供单车者,幻想在风口乘势而上,挤掉对手成为“领头羊”,在“市场占有率越高越吸引资源”的诱惑之下,狂飙突进铺摊子,透支了有限的道路资源,产生了极大的“负外部性”。重投放、轻运营的供给者本就未解决正常用车必然产生的潮汐聚散等问题,而使用者随处停放等不良习惯,又在乱上加乱。急躁的投放是问题初始,低效的运营使问题堆积,无序的使用让问题加深,滞后的管理又为问题滋长留出空间,如此一来便酿成了新的“公地悲剧”。若再听之任之,只怕问题还会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管好五颜六色的“小单车”,是当下亟须回应的治理课题。超大城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垃圾桶、一辆共享单车、一条背街小巷,往往牵扯诸多侧面、面临现实掣肘,治理起来更多需要在两难甚至多难之中寻找“最优解”。停好一辆单车或许容易,但当乘以万、十万、百万,就没那么简单了。比如,据本市规划院测算,共享单车尚有约百万辆的缺口,可就观感来看,已经出现了某些地域与时段上的供给过剩,如何决策?比如,电子围栏、定点停车等是有利于规范,但必然会有损方便性,如何取舍?在企业责任与政府治理、垄断与竞争、方便与秩序等种种关系中找到平衡点,事关各方,尤其考验城市治理者的智慧与担当。

  治理新事物,贵在见事早。新事物总会冲击现行规则,甚至直接闯入模糊地带、空白地带。若治理总是“慢半拍”,总是等问题、风险积累到不得不管才跟在后面“打补丁”,就极易陷入被动、疲于奔波。抓紧探寻治理之法,不妨看看别国经验。法国是世界上首个成功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的国家,Velib需要车桩实现停靠,租赁点密集,车辆却有限,巴黎市区共2.4万辆,约每百人一辆。丹麦的单车租赁公司Donkey Republic由用户拿出自己的车做分享、公司负责提供智能设备,虽是无桩停放,但要求用户使用结束后,将车停回原处。可见,“随停随放”的模式并不可行,控制投放量、设置足够密集的停放点,或可一试。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政府之手”有力起来、企业积极响应、市民主动配合,每一个人、每一座城才能多享共享单车之利、少受其扰。在城市建设管理的下一个路口,也许还会遇见又一辆“共享单车”。见事于未萌、图治于未来,该出手时果决出手,趁早趁小治理乱象,我们定能拥有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图景。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