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浅阅读误解了“弱势补偿”

2017年08月23日 08:36   来源:长江日报   杨朝清

  就 “盲人考生校外租房”事件,记者从东北师范大学获悉,学校尚无针对盲人学生的特殊生活环境,配备完善的盲人生活设施尚需一段时间……在征得王宠家人同意后,决定为王宠租房(两室一厅),由其母亲陪读,租房费由学校全额承担。(8月22日《中国青年报》)

  在一个盛行“浅阅读”的时代里,断章取义很容易让我们误入歧途。在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下,很多人习惯先入为主地对学校进行情绪性批评质疑,认为此举过于势利与冷漠。

  高校对残疾学生的“弱势补偿”已逐渐成为一种价值共识。面对“盲人考生校外租房”,我们既要有“问题意识”,看到残疾人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生活中还存在的一些短板与不足,也要有“过程意识”,理解过程的复杂与艰辛。

  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为已被录取的王宠提供宿舍。但普通宿舍难以满足王宠特殊的生活环境需求,校外租房是“不得不如此”的无奈之举。由学校支付租房费用既是对契约意识的尊重,也是“弱势补偿”的体现,更是对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的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残疾大学生的比例相对较低,许多学校在规划设计的时候缺乏“异质思维”,导致残疾大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需要难以得到满足。在学校暂时难以为盲人大学生提供周全、细致的生活环境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市场化手段满足盲人大学生的利益诉求。所以“盲人考生校外租房”看似冰冷无情,实际上是一种“变通之道”。

  对于少数身体或者心理存在疾病、需要家长陪护和照顾的大学生,经大学生申请、在征得家长们同意的基础上,办理好相关手续,可以在校外租房。这并非区隔、排斥少数大学生,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保障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业。

  只有“弱势补偿”融入学校管理服务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盲人考生在学校住宿才会成为现实。我们既要体谅学校的“一时之困”,学校也要增强“等不及”“伤不起”的紧迫感与使命感,为残疾大学生等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关爱与帮助。(武汉 教师)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