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不是筐 不要什么都往里装

2017年08月17日 15:0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在北京东三环长虹桥北公交站附近出现一批“共享马扎”,外形与普通马扎无异,仅多了一个二维码,但不到一天时间已丢失大半。公司客服表示,已料到会丢失,该行为算是公司项目的前期推广。专家表示,“共享马扎”并不算共享经济,扫码后显示的内容应该有相关部门审核。(8月14日《北京晨报》)

  “共享马扎”实为流动广告蹭热度

  首先,有人纳闷地问:“共享马扎,怎么共享,我不扫码就坐它不就是共享么!”而且马扎的做工也相当粗糙,可想而知成本几何。除了吸引人们去扫描一下二维码之外,继而就是不得不关注一个公众号,然后去关注此公众号里其他项目介绍和推广。所谓共享马扎,是借人们对于共享经济的关注,打着共享的旗号,行强推广告之实。【详细

  普通马扎印上一个二维码,便美其名曰“共享马扎”,让人哭笑不得。但附着其上的作用和影响不能小觑:一是为企业打了物美价廉的广告;二是披上了公益和共享的外衣吸引眼球;三是借扫码之便获取了用户信息。此外,这种未经允许、随意投放、没有任何约束条件的马扎还可能有碍交通,影响市容市貌。【详细

  “共享马扎”有共享概念泛滥的嫌疑。当下共享大潮风起云涌,共享单车作为成功范例走出国门,跟风模仿者众多,自然也难免鱼目混珠。伪共享野蛮生长、遍地开花,严重扭曲了共享经济的积极意义。【详细

  “共享经济”不是筐 不要什么都往里装

  然而,市场规律是违背不了的。一个产品能否生存,不在于其挂靠的是什么“概念”,而在于其符合供需条件,为用户解决痛点。这些花样百出的共享产品换来的究竟是真金还是泡沫,经过市场检验自然现形。比如,共享床铺因资质、卫生等问题被叫停,共享雨伞和马扎一天丢失一半,共享充电宝因使用率太低而夭折,共享手机因隐私安全受到质疑……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共享经济不是“筐”,不能啥都往里装。许多不适合共享、不合规律的,蹭上热点也飞不起来,只会摔得更重。【详细

  创业者创建一个共享产品,其实是搭建了背后的共享平台,投资者则看重的是共享产品背后的押金沉淀收益,因为在没有引入更权威的信用评价体系时,押金是最好的信用体现。而另一个投资亮点则是,共享产品一旦投放,其管理成本极低,不需要人工维持,就可以不断生钱。

  不过,有押金沉淀,有业务流水的前提,是有消费者愿意买单。如果这样的买单者只停留在融资报告书里的纸上谈兵,最终即便资金到位,钱用完了,项目也难以持续发展。【详细

  共享业态,多聆听用户心跳

  把共享经济的文章做好,不能只是把共享当成噱头,只拿共享说事而缺少真诚。对创业者与资本来说,在商业布局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线下服务,尤其是向用户提供良好体验,否则辛苦抢占的先机有可能得而复失。而对相关部门来说,监管是共享业态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不容有失。

  作为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共享经济遍地开花,一方面说明中国市场蕴含着巨大活力和机遇,另一方面也提醒人们要给新鲜事物以充分的成长空间。这同时也是一个完善市场机制、调整政策法规的机会,可以让随后出台的监管政策更加公平有效。对共享经济多一些包容,它们就会走得更从容。同时,包容不是纵容,依法依规监管好共享项目,让用户获得更舒适的体验,它们才能拥抱更加广阔的前景。【详细

  微言大义:

  @LUCKY_QUEEN__:真是林子大了,什么共享都有!

  @不换头像会屎:啊啊啊,这边有人不扫码就坐共享马扎!共享马扎是国人素质的照妖镜!企业在做好事,为什么大家都不珍惜?我们这个社会还能不能好了?

  @Wong-1988:城市垃圾又添新品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共享经济火了,“碰瓷”的也来了。前有雨伞后有马扎,各种流动广告,打着共享经济的口号,堂而皇之地占用公共领域,未必解决问题,可能还会添乱。共享经济走到今天,需要甄别哪些是真正聚焦短板,满足用户需求的,哪些是“挂羊头卖狗肉”,借着“共享”的名号卖东西、打广告的。一句话,监管不能缺位。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