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余:去产能类似刮骨疗毒 不能纠结于眼前困难

2017年08月16日 07:4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吴秋余:

  去产能类似刮骨疗毒,不能纠结于眼前困难。处理僵尸企业是去产能的工作重点,关停僵尸企业,涉及职工安置、债务处置、兼并重组等企业和政府都要面对的麻烦事,难免出现畏难情绪、躲避心态。但旧产能不去,新产能难生,僵尸企业占据着土地、矿产、金融等资源,旧产能遮天蔽日,新产能就难以获得生长所需的光照雨露,更难以挑起经济长远发展的大梁。去产能迟缓,有可能阻碍经济转型升级,积累发展的潜在风险和长期困难,唯有咬牙克服眼前难关,才能见到风雨后的阳光灿烂。

  管清友:

  地方政府处置僵尸企业面临几重顾虑:第一,会拖累GDP,影响官员的政绩考核;第二,会冲击就业,影响社会稳定;第三,会减少税收,影响地方财力。这导致地方政府有充分动力去补贴僵尸企业。地方政府是消化僵尸企业最终的执行者,所以要想成功必须充分激发地方政府的动力。第一,推动官员考核机制从GDP导向到效率导向,弱化对GDP的考核,把重点行业去产能的目标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要求各地方政府落实量化指标。第二,将过去用来补贴僵尸企业的资金节省出来,用来收购过剩设备报废、补贴下岗职工安置等。第三,加大中央对产能重灾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对冲去产能带来的税收下滑。

  梁启东:

  去产能的主要应对措施有以下五点:一是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二是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三是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四是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五是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周家琮:

  僵尸企业是积聚金融风险的温床,倘积重难返便可能导致更大的危机。主动有序清理僵尸企业,能逐步可控地释放化解风险,避免危机爆发。产能过剩行业中重资产企业居多,固定资产占比大,资产流动性差,如果用更能反映偿债能力的流动比或自由现金流来衡量,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偿债能力更不容乐观。最近两年爆发的一些钢企以及钢贸企业的债务违约,不过是冰山一角。更何况产能过剩行业资产体量大、供应链长,债务风险容易传导蔓延殃及全局,长远看僵尸企业的债务,可能是仅次于房地产的金融风险策源地,必须在处置僵尸企业中,主动化解其债务风险。

  徐林:

  我国仍处于城市化30%至70%的快速发展期,城市化的动力依然强劲,这是由我国还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决定的。未来的城市化制度改革,应该以彻底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促进城乡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为目标来展开,真正发挥市场对城乡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可以在现行改进措施基础上进行总结完善,把可以推广的好做法通过制度形成规范,积极稳妥地逐步加以推进;对有待进一步改进的继续进行探索,形成新的经验和做法。今后对进城稳定就业和落户居住的农业农村转移人口,完全可以在“两地”有偿退出方面开展更符合实际的探索和试点。在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改革方面,推进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和市民化,以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姜超:

  研究宏观经济绕不开金融、地产,但金融、地产代表的是中国的过去。过去30年,每年新增1000万适龄劳动人口、1000万农业转移人口,带来的是轰轰烈烈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但目前年轻劳动人口逐年下降,农业转移人口缩减至600万人。与此同时,地产新开工依然居高不下,房地产紧缺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相信,在这一轮地产库存去化之后,未来绝不会重走地产驱动的老路,应该是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该限购限购、该限售限售,严格控制货币增速,释放改革红利,只有不靠房地产了,而是靠改革和创新提高效率才有真正的新周期。

  周子勋:

  中国应该利用债市开放扭转资金外流局面。据中债登数据显示,7月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总量达8414.68亿元,再创新高;7月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377.86亿元,增幅创2016年10月以来新高。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流通债券共计59万亿元人民币(约合8.5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有必要抓好债券市场建设,因为一方面这有利于消化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堆积起来的过剩资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明确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路径,有益于资本的稳健增长,同时对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提供支撑。下一步还需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减少债券市场行政管制,同时强化市场化的约束机制,激发市场自身活力。

  何帆:

  过去货币供给量的增长远远高于GDP增长,一开始多出来的这部分被吸收了,是因为中国处于货币化进程中,就是原来用货币的地方不多,后来用货币的地方越来越多。近些年,由于不少钱都投到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所以CPI上涨的速度并不快,但房价上涨速度很快。在房地产这一块吸纳了很多超发的货币,最后的结果就是不一定出现通货膨胀。随着资产价格上升,用房地产进行抵押能贷出来的钱就越多,这些贷出来的钱可以再次投入房地产市场。实际上,房价不可能永远高下去,上涨到一定程度大家就开始警惕是不是到了泡沫破裂的时候。所以,目前我们面临的真正风险是资产价格下跌带来的金融风险,而不是传统的通货膨胀。

  (稿件只反映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参考报立场)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