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清华北大游客爆满 喧嚣熙攘非名校本来面貌

2017年08月10日 1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盛夏酷暑,有一种人为的“热”赛过天气——参观清华北大。8月7日有报道称,随着暑假的到来,更多全国各地的游客带着孩子来到北京,想要一睹中国最高学府的风采。由于参观人数不断攀升,“进清北难”的问题也显现出来。该报道标题为“参观清北有多难:清华凌晨就有人排队,北大结束参观仍排长队”。

  渴望感受名校风采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暑期是旅游旺季。向往首都北京和北大清华的外省孩子们也放假了,他们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渴望一睹名校风采,跟自己心目中神圣的“象牙塔”来一次亲密接触,这非常正常,相信社会各界包括校方,都是能够以最大的善意加以理解的。【详细

  看名校,考名校,背后折射的是普遍的名校情结。从体验教育的角度看,一次成功的体验,可能胜过十次无效的说教。通过带孩子感受名校风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与其说是迷信,不如说是一种正常的文化心理需求,是人之常情,也无可厚非。【详细

  校园游览热和学校秩序的冲突不可忽视

  然而,与一些国外大学城相比,国内不少高校的空间承载力较弱,况且暑期还有不少师生在校工作学习,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有限开放。比如北大,团队进校只能预约,个人只能排队进入。如此一来,进校就变成了稀缺资源,给黄牛生意留下了空间。但即便限流,校园的正常学习、生活秩序仍然受到挤压,给学校管理带来不小压力。就像每年武汉大学樱花节,总是因人满为患成了“樱花劫”,武大不得不为学生开辟专用通道。【详细

  还有,如果进入校园,名校游应该怎么游?据记者现场所见,北大校园里有人随意攀爬、吸烟、坐卧草坪;清华校园里有游客把食品包装袋、纸巾等废弃物随手乱扔,附近环卫工表示,每天都有很多垃圾,能装满七八车。【详细

  名校到底该如何共享?

  对这件事,也有网友发出不同声音,说大学本来就是用纳税人的钱建的,大学也算不得怎样高大上的地方,况且国外的许多大学都无围墙,游客进出自由、行止随意不值得大惊小怪。我无意对此针尖对麦芒,但直觉这或是一个突破底线的不妙信号。诚然,中国的大学,形象有待改善,水准有待提高,或有迎来围墙拆除的那一天。只不过那是另一回事。也许到了那时,文明的规约又要升级。但如鲁迅所言,电灯未发明时,油灯总还得要用。既定的成规,不能等到一切都“到位”了才开始生效。【详细

  大学何为?培养人才为上,输出智识为重。这也是名校被仰视的根本原因。一旦基本的教学秩序得不到保障,对于全社会来说,就会因共享泛滥而变得不经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人们说“北大清华是全国人民的”,指向的不仅是游览北大的未名湖畔、清华的荷塘月色,更应是教育机会向普通人敞开以及知识产出的普惠。正因此,比有形的游览更有价值的,是无形的知识共享与智慧启迪。参观校园应该以充分保障教学秩序为前提,这也正是为了让全社会能够更好地共享大学的知识产出与心灵产值。【详细

  微言大义:

  @乀心静茹水_fish:校园开放日是免费进校的,非开放日门口全是黄牛,花钱就带你进入。

  @可惜你没有_611:用排队的勇气回家看书去,让学校用录取书请你进去!

  @超爱健康:有没有垃圾桶?多放俩。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已故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同样的道理,名校的精髓不在于建筑和环境,而是精神和底蕴:浓厚的学术氛围、奋发向上的学习气氛,知识渊博而又谦逊低调的师长……这些,都是走马观花、喧嚣熙攘的暑期名校参观难以体会到的。

  即便如此,很多带着孩子一大早排队的家长,可能就是觉得“说一万句没有领孩子来看一次顶用”,这是个人选择,别人也无可厚非。但大学毕竟不是景点,还是应该以保证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为先。在此基础之上,学校也可以考虑考虑怎样改进管理规章,以尽量满足更多人的参观需求。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