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老磨坊”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17年07月26日 07:49   来源:法制日报   胡建淼

  当我们讲述“私有财产的保护”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时,常常引用一个德国红磨坊的故事。该故事说的是:1866年,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发现在他的波茨坦行宫边上竖立着一座破旧的红座磨坊(用来磨面粉),感到大煞风景,于是派人把它拆了。磨坊主人到法院状告皇帝。法院判决皇帝违法,于是磨坊被恢复并保留至今。

  其实,比德国早好几百年,中国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老磨坊”。余定宇在他的《法律启迪智慧》(法律出版社,2012年)一书中转述了这个故事:公元710年,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参与李隆基发动的宫廷政变,拥立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当皇帝,就是唐睿宗。太平公主以为自己立了大功,从此把持权柄,左右朝政,为所欲为,连宰相都要听从她的话,京城里的百官更是对她敬若神明,竭力奉承。身为当朝贵胄的太平公主,家里有的是钱,但她并不满足,还到处搜刮钱财,侵夺土地。有一次,她纵容家奴霸占了长安城东部一家寺庙的一座老磨坊。

  面对这个“皇帝女儿”的胡作非为,那家寺庙的老和尚却未能看破红尘,居然将这个“皇帝女儿”告到了县官那里,要求主持公道。主审这个案子的是雍州负责地方民政等事的司户参军李元纮。李元纮为官清正廉洁,审理案件一向秉公依法,不畏权势,不徇私情。他不怕得罪显贵的太平公主,查明那个磨坊确系寺院所有,将磨坊判还寺院。

  李元纮的上司雍州长史窦怀贞得知这个事后,怕有权有势的太平公主会怪罪下来,影响自己的前程,因此马上召见李元纮,催促他赶快改判。李元纮的亲朋好友也极力相劝,让不要得罪皇亲国戚,以免惹来杀身之祸。秉性刚直的李元纮没有听从上司和亲友的话,当场在判决书上写下两句话:“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他深知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在写完这两句话之后,他把笔丢下,将乌纱帽摘下,仓皇逃命。

  这个故事的启示是:我们不要一讲维护合法的私有财产和法律平等,就讲德国的“红磨坊”。中国早德国几百年就有了“老磨坊”,故事同样让人感动。“老磨坊”的故事同样反映出中国古代还是有敢于不畏强权、公正判案的主审官。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