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青山绿水,何以得发展之全盘?

2017年07月25日 15:43   来源:中国网   谢伟锋

  7月20日晚,《新闻联播》用了近5分钟的时间,播出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的通报,对有关责任人作出了严肃处理。7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深刻指出: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中央如此大篇幅通报环保问题并严肃处理高级干部,在近年来实属罕见。

  对青山没有留好里子,为官就很难兜住面子。在《新闻联播》这个拥有全中国最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中,对“封疆大吏”予以点名批评,足见中央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走过场、而是动真格的决心。这也让抱有“生态环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观念的官员们得到了振聋发聩般的敲打。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从这次公开通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督查处理情况来看,部分官员还是没有把生态文明上升到“五位一体”的政治高度,以至于在本省本域的施政决策过程中,青山绿水往往成了经济发展的腾挪空间,有的甚至是监管层层失守的不作为、整改落实不力的不担当。诸如此类,也凸显出当下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之坎坷、任务之艰巨。

  总有人把发展和生态文明比喻为硬币的两面。把这两者至于正反的对立面,在于青山绿水的建设,是一项极其长线的工程。两者在政绩体现上,存在着时间的显性跨度。杨善洲留下的漫山“绿色存款”让人称道,但一想到这是杨老用二十多年时间才方得来的一片郁郁葱葱,某些意志不坚定者就有些打退堂鼓了。

  这种“只愿见树木,懒得看树林”的观念,在于对科学施政和唯物辩证的缺失性。不谋青山绿水,何以得发展之全盘?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绝不是“你前我后”“你退我进”的博弈对立,而是“我中有你”“美美与共”的共存体系。官员们没有耐心维持两者之间的精妙平衡,却总想在发展方面使更多的力。这是重经济、技术,而轻社会、政治。这种囿于一隅、执于一端,正是改革者所要规避的窠臼。

  随着经济版图变迁和社会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的权重日益明显。而在未来的更长远时期,青山绿水给人们带来的,也远负氧离子和满目翠绿那么简单。就拿祁连山而言,没有这个天然的屏障,内蒙古的沙漠就会和柴达木盆地的荒漠连成一片,沙漠也许会大大向兰州方向推进。虽然从历史的时光轴来看,以上所述的场景,或许要放在沧海桑田的演变中才有遂成现实的可能性。但别忘了,楼兰古城也曾是水草丰满之地——生态失守的殷鉴或许很远,但活生生的案例却总是不乏。如果不从此时紧抓生态文明建设,恐怕若干年之后,我们的子子孙孙就真的只能在书本中追寻着传说里的绿水青山。若真如此,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失责。

  还是从《新闻联播》罕见地对诸多官员点名批评的“高规格”中抽离关注,把精力放在祁连山生态破坏何时能修复这个更加现实的问题上来。好在,方法总比困难多,面对现实的语境,当坚决彻底地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立法层面要对生态文明建设守土有责,在监管方面树立有所作为的标杆,在整改方面敢有刀刃向内的勇气……现在,多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方能形成自上而下的整体合力。

  即便我们万般不愿意,从如今来看,有些地方真真地走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让老路不再成为回头路,党员干部这“关键少数”作用十分重要。有没有作为,敢不敢担当,关键在领导、在班子。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生态文明建设是顶层设计着眼“两个一百年”的重要落子,各省各域的改革者当有生态文明建设得之全盘的大定力,谋之长远的大视觉。告别单兵突进,避免零敲碎打,更不要阳奉阴违,生态文明建设方能“既见树木,又见树林。”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