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混日子,从当好“服务员”开始

2017年07月18日 07:28   来源:深圳特区报   

  纵然一个人的工作不是直接面对消费者,但终归是为人服务。无论是写材料、搞接待、接热线还是做其他更为繁杂的事务,都有自己的服务对象和“消费者”

  邓辉林

  为什么不少网友过着“早上不想上班,晚上不想下线”的生活?因为日子还混得过去。怎样终结这种混日子的状态?不妨向谢绪恺教授学习。

  最近,一本只有184页的“亲民版”《高数笔谈》,让东北大学92岁的退休教授谢绪恺成为“网红”。每天从早到晚,打到出版社及老人家里的电话不断,还有大量网友在网上留言求购该书。出版社加印的图书售罄,亚马逊、当当、京东等网上书店也同时挂牌“缺货”。

  这本书由谢绪恺历时一年半写成,书稿全用手写,共22万字,另外还有手绘图表100多张,开始写书时他已年届九旬。为了让学生们“一看就懂”,谢绪恺尽量将深奥的定理与日常生活、常见问题、寓言故事结合,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这本书的习题更是涉及哲学、文学、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高数的过程中广学博识。

  高数如高树,不少学生就“挂”在这棵树上。有了谢教授的《高数笔谈》相助,估计高数挂科的学生会减少许多。对学生来说,《高数笔谈》为他们学好数学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当然也为他们顺利通过高数考试提供了一件“神器”。

  谢绪恺撰写《高数笔谈》,想的不是名和利。他婉拒申请出版经费的机会,自费出书,并放弃全部稿酬。如果不是媒体发现并报道谢教授撰写《高数笔谈》的事迹,今天他应当还是一个远离网络喧腾的“扫地僧”。他认为我国现行高数教材很难兼顾工科学生的特点,想的是“将数学问题工程化、工程问题数学化,使工科数学通俗化、接地气”,也就是要为以工科学生为主的“用户”学习高数提供服务。

  为学生服务,这就是谢绪恺教授写书的初心。有了这种初心,他才能换位思考,站在工科学生的角度,满足工科学生对高数的工具性需求。如果个人能有这样一种服务精神,又怎会一天到晚不用力、不用心地混日子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想当行业“状元”,就要想着通过自己的工作改进产品的质量、解决消费者的痛点,这就需要服务精神。纵然一个人的工作不是直接面对消费者,但终归是为人服务。无论是写材料、搞接待、接热线还是做其他更为繁杂的事务,都有自己的服务对象和“消费者”。把自己真正看成一个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角色,就会注重反馈方的满意度,就会倒逼自己把手头的事做好,如此才不会被人说成“你痛恨的不是上班,而是不得不上班”,也不至于把“有惊无险,到了6点”当成日常的“小确幸”。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每个人都在为别人服务,也都在接受别人的服务”。当好自己的“服务员”角色,就是对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如果你“想不通人为什么要上班”,耿耿于怀于“干的不是自己的事业”(干的是老板的事业),惊喜于“老板不在!老板不在!老板不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是该想想自己有没有服务精神了。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