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理应成为大型社区标配

2017年07月13日 10:00   来源:长江日报   禾刀

  街头巷尾闲置的一块巴掌大的空地,只要按要求登记地址并拍下照片上传,它就可能变成一座美丽的“口袋公园”!“巴掌地块”主要指人口、房屋高度密集的中心城区,街头巷尾零星的小块空地。这些空地像边角余料,建不了大公园、大绿地,浪费了又太可惜。如果把它们利用起来,打造成各种各样的小型、微型公园(“口袋公园”),集腋成裘,不仅更多市民可享受家门口的“绿色福利”,还能大大增加我市中心城区的绿量。据悉,今年武汉市拟建100座示范“口袋公园”。(7月12日《武汉晚报》)

  汽车时代,街头巷尾凡是有点芝麻大的空地总会停满汽车。而在共享时代,连过去汽车都扎不进去的一些边角地带,如今也被共享单车挤得密不透风。如此一来,即便是开发商声称功能齐全的新建小区,公共活动空间也会被大大挤压,尤其苦了那些酷爱广场舞的大爷大妈,面对汽车和单车的双重夹击,不得不挖空心思“开疆拓土”,甚至铤而走险。

  市民对公共空间的盲目争夺极易诱发风险矛盾。据报道,7月8日清晨,山东临沂一辆出租车因操作不当,冲进正在马路当中的暴走队伍,导致伤亡。而在更早的时候,针对广场舞大爷大妈与小伙子争抢球场的新闻,网友对大爷大妈贬多褒少。并不否认大爷大妈过于强势的表现确令人不快,但另一个事实也不得不承认,那就是公共设施建设可以有球场,但从来不见哪里专为广场舞兴修场地。或者说,广场舞还处于大爷大妈们自个儿寻找场地的野蛮式生长。

  这里还不得不说明这么几个事实。我国正快步向老龄社会迈进,老年人喜爱的广场舞近年来却频遭舆论指责,这实际上折射公共空间的逼仄。虽然近年来各地兴修公共体育设施的热潮方兴未艾,但体育设施往往由于项目体量过大,距离社区太远,搞搞大型赛事尚可,对大众化的日常体育锻炼助益不甚明显。也就是说,一般人锻炼过去怎么样,现在还得怎么样。

  激活闲置“资产”,让社区周边的“巴掌地块”“起死回生”,显而易见,这样的“口袋公园”因为体量小,投资低,建设快,功能简单等优势,更易满足普通市民的需要。从未来城市规划发展角度来看,“口袋公园”理应成为大型社区的标配,毕竟像这样的公益场所,如果没有刚性规划约束,视寸土寸金的开发商不可能在公益投入上有什么动力,况且也不是每个社区都存在这样的“巴掌地块”资源。

  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口袋公园”虽然益处多多,但也不能一建了之。“口袋公园”能否最大限度惠及市民,同样有必要加强维护管理,尤其谨防“口袋公园”沦为汽车、共享单车和路边摊的扎堆之所。

  (作者为武汉知名时评人)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