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跳下四楼 儿童手游不能光靠家长疏导

2017年06月29日 12:17   来源:东方网   丁慎毅

  白天看电视玩游戏、半夜依旧在微信网聊……这是部分学生暑假生活的打开方式。而暑期还未开始,杭州就有一少年痴迷打《王者荣耀》,13岁男孩毛毛因为痴迷打《王者荣耀》,和父亲发生口角,一言不合,居然从四楼一跃而下…而刚刚苏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把手机拿来,我要登录下游戏账号。”(6月26日《杭州日报》)

  儿童玩手游,家长们说起来都是泪。

  玩游戏已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孩子热衷的游戏当中,绝大部分的是充斥着飚车、爆破、枪战射杀的内容。近年来,青少年因沉迷游戏而出现头昏眼花、疲乏无力、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症状;不仅如此,由于沉迷游戏而彻夜不归、离家出走等事件已屡见不鲜,甚至由于受游戏中的色情暴力内容毒害而误入歧途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腾讯2016年财报显示,《王者荣耀》坐拥2亿用户,涵盖了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再到上班族的多个年龄段玩家,日活跃用户峰值高达8000万。而有报道显示,《王者荣耀》一大特点就是玩家低龄化严重,小学生玩家占据《王者荣耀》用户57%以上,成为《王者荣耀》的主力军,小学生沉迷游戏成为巨大隐忧。

  一些资深玩家吐槽:到了吃饭的时间,却因为这个时候连胜9局,想要接着拿到10连胜,不小心忘记了吃饭。这是大部分玩家把游戏称作王者农药的原因。

  于是有专家说,堵不如疏。

  是的,孩子会攀比谁游戏打得好,还可以从另一个渠道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堵是堵不住的,而且容易发生意外。可是,只要有少数家长疏导不好,就有孩子还在攀比谁打得好。而价值感和成就感有很多渠道,并非要从游戏上找。对孩子自控力进行培养,比如一局游戏打完,需要20分钟,那么家长不要卡在15分钟。可是他不听呢?打还是没收手机?要是一言不合呢?

  不错,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但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是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专职妈妈爸爸。他们要挣钱养家,要三班倒,甚至要时常加班。他们还要给孩子检查作业,帮孩子做南瓜灯、逮蛐蛐、挖蚯蚓,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他们生活工作中积累的负面情绪也要有时间释放。家长们有多少时间多少能力去科学的巧妙的疏导呢?

  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家长。

  只能堵住的越多,疏导的压力才越小。先堵住儿童手游的时间和不好的内容,再疏导儿童致力于其它方面的事情,才能事半功倍。

  就政府而言,国家对网上游戏的开发与发布要立法管理,加强监管,对平台违规严惩不贷。在公共网络里应全面限制色情和暴力。删贴管制哪么严,难度就管制不了这个象“蓝鲸”一样的有害游戏吗?

  就商家而言,必须有社会责任心。有些事不是不能为,而是不愿为。像“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通过绑定孩子的QQ和微信,你就可以查看孩子的游戏时间以及消费记录,还能一键禁玩。这本来是好事,可是,QQ号注册不需要实名制,小朋友换个QQ号玩就能再玩了。表面配合家长,让家长从此失去警惕性,熊孩子会一键不停歇地玩得更欢了。为什么留下这个尾巴呢?

  说白了,手机网游其实就是网络虚拟网吧,网吧未成年禁止,那一些大型网游也需要适当对未成年禁止。即使一时做不到,那能不能像办银行卡或注册公众号那样,让未成年人手持身份证或户口本拍照,然后对其进行时间限制和消费限制。比如每天最多一小时,每月最多消费30元。对平台来说,这应该没有难度。

  文化部发布的《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已于2017年5月1日起正式实行。通知要求,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要求网络游戏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不得为使用游客模式登陆的网络游戏用户提供游戏内充值或者消费服务。提倡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在落实“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基础上,设置未成年用户消费限额,限定未成年用户游戏时间,并采取技术措施屏蔽不适宜未成年用户的场景和功能等。这就看网络游戏运营企业是否真心实意的执行了,也是对监管力度的考验。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