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位专家齐聚北大经济学院 开展宏观与货币经济学研讨

2017年06月22日 16: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7年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5周年院庆,系列前沿、高水平、国际化的学术活动陆续展开。6月19日至20日,“宏观与货币经济学理论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Peking University Summer Conference on Macro and Monetary economic Theory)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泰康学术报告厅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协办。瑞士苏黎世大学Felix Kübler教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Pedro Gomis-Porqueras教授、香港科技大学Tao Zhu副教授、美国密苏里大学Chao Gu副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Liang Wang助理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何超助理教授、加拿大银行高级经济学家Yu Zhu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韩晗助理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Kui Huang助理教授等9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一系列宏观与货币经济学领域前沿专题进行了学术报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等的近80位国内外经济学者和学生参会研讨。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教授致辞。

  6月19日上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教授在会议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她指出,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是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两个经济学分支,需要国际性的学术研讨和交流平台,使最新学术成果能够在跨国界的互相交融和碰撞中,切实为宏观与货币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孙祁祥指出,会议邀请到的9位发言学者都是活跃在宏观与货币经济学国际学界的知名专家,他们为经济增长、失业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她希望与会学者能够通过会议进一步增进相互学习、交流和研讨,为推动宏观与货币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秦雪征副教授主持了开幕式,韩晗助理教授主持了随后的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后,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Felix Kubler教授报告了他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Re-use of Collateral: Leverage, Volatility, and Welfare”,指出在存有异质性信念的情况下,再抵押将加剧资产价格波动,对再抵押的适度约束可实现社会福利水平最大化。加拿大银行高级经济学家Yu Zhu博士报告了他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Model House Prices: Theory and Estimation”,基于动态直接搜寻理论刻画了房产市场的价格分布,并运用英国房产市场的数据进行了拟合,为房产市场的价格粘性现象提供了新的解释。香港科技大学Tao Zhu副教授报告了他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Welfare-improving roles of nominal bonds”,采用货币主义的机制设计途径探讨了“货币与债券两种资产为什么能共存,以及共存是否能改善社会福利”这两个问题。

  19日下午,新加坡国立大学Kui Huang助理教授报告了她的研究成果“On the Number and Size of Banks: Efficiency and Equilibrium”,介绍了用于在有限承诺和内生监管的条件下计算银行最优数量和规模的模型,指出只有在政府合理限制银行准入的情况下银行数量才可达到最优。美国夏威夷大学Liang Wang助理教授报告了他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Asset Equilibria with Indivisible Goods”,在新货币主义框架中引入资产这一不可分的产品作为交易媒介,证明了当资产分红非负时模型存在唯一均衡,而当分红为负时可能存在多重均衡。澳大利亚迪肯大学Pedro Gomis-Porqueras教授报告了他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The Effects of Secondary Markets and Unsecured Credit on Inflation Dynamics”,从理论上探讨了美国国债二级市场以及无担保信贷的发展对美国“大缓和”时期通货膨胀的影响。

  20日,美国密苏里大学Chao Gu副教授报告了她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Capital Pledgeability,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指出当信用条件改善时,工资率增加、失业率下降;当通胀率增加时,工资率下降,但失业率的变化不确定,需取决于信用状况。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韩晗助理教授报告了他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and Other Announcements”,表明货币冲击当且仅当它被预测到时才具有实际效应,并据此指出货币政策的宣告加剧了经济波动。上海财经大学何超助理教授报告了他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Financial Frictions and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s”,指出当金融市场无摩擦时,可以使用总量性转移支付(LST)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当金融市场存在摩擦时,应该用常备借贷便利(SF)或公开市场操作(OMO)作为政策工具。

  最后,韩晗助理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首先祝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并向演讲嘉宾、与会学者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当今宏观与货币经济学领域仍有很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次会议成果丰硕,取得了预期效果,为宏观与货币经济学理论若干专题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宏观与货币经济学理论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人员合影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